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达敏:序《时光沙漏》

(2009-07-14 21:52:53)
标签:

杂谈

下午给诗人许敏打电话,问一个作者的地址。他问我博客为何久未更新,呵,竟不知如何回答。日日在开心网偷菜,早把写博客的事忘到脑后去了。
导师只一会功夫就将序写好传过来,急猴猴地看。
小蝌蚪同学点评说:啊呀呀,你的老师把你夸得那叫一个——体无完肤啊。


                                             

                            王达敏
    四年前的2005年,何冰凌报考安徽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我们初识。当时只知道她是合肥市一所中学的语文教师,且已从教十年,后来才知道她早已是安徽省诗歌界颇有名气的青年诗人。
    如果以习惯的经验来看何冰凌,怎么看她都不像被现代性娇宠的诗人。她衣着不时尚,发型不另类,说话不张狂;她静静地坐着,静静地说着话,极有修养地与我一问一答,不卑不亢,没有一点青年诗人特有的激昂、张狂、极端、睥睨一切的过度表现。读研三年,一如初见,温善待人,同学们都亲切地叫她“何姐”,有事没事总是缠着她,讨主意求指导请吃喝,无形中,她成了这班“小鬼们”的灵魂、第二导师。
    写诗,她有天赋,做学术,她行不行呢?诗人敏锐,艺术感觉好,能够一眼看出一部作品审美价值的优劣、高下,但我担心,学术要求的严谨、扎实、深刻、厚实、分析、思辨等素养,被诗情诗思放纵了的她是否能够逐步养成呢?我疑惑。没过多久,她的治学才能就出色地显现出来了。她先是发挥自己之所长,用诗人的感觉做诗歌评论,继而在吸纳涵化了现代理论和现代观念的基础上做小说评论;先是短评短论,接着是长篇评论和洋洋几万言的专论,如《魏微,70后写作的异类——魏微小说论》、《时代铁砧上铸造的灵魂——公刘诗歌论》、《弱者的人性胜出与生存神话》、《作为日常生活的乌托邦——诗人陈先发评传》等。文章是一篇比一篇好,透着思想和灵气,蕴含着诗思、哲思和厚实。
    读研三年,她从一个诗人变成一个文学评论家,尤其是2007年她以青年评论家的身份入选安徽省第二届签约作家后,更是加速了她文学角色的转换。如今,她既是诗人,又是文学评论家。这本书,既是她读研三年的成果展示,又是她作为签约作家的一份作业。
    读何冰凌其人其文,感觉这是一个真诚做人、梦着做文的人。她治学为文知深浅,不会盲目张狂;温善待人,总是高看别人,低看自己,故为人为文温润秀出。即使是批评,也极有分寸,以理服人,轻易不伤人。我倒希望她为文不妨泼洒尖锐些,而她也具有与此相匹配的学术素养。
    文学养人有时也误人,我不知道弃“教”从“文”对她的人生设计是喜还是忧,把她引入文学界,我有一半的责任。但有一点我是清楚的,文学是她的最爱,正如她在《当蝴蝶飞过沧海(代后记)》中所说:“从19岁发表第一篇作品到现在,我仍然是个做着梦的文学青年”,“我现在几乎是按照自己的内心在生活了。我在做一份与文学有关的事。我喜欢这种沉溺在文字里的感觉。”一个人乐意为自己喜欢做的事奉献智慧和精力,把它当作“生命过程”、生命本身,谁又能说这不是她人生的乐事呢?


                                                                       2009年7月12日于安徽大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清风牵衣袖
后一篇:在天柱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