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陪父亲看病

(2006-04-26 09:19:13)
分类: 情感随笔
  昨天,二弟打来电话,说父亲身体有点不舒服。我知道,父亲已是七十四岁的人了,身体大不如以前,便打车直奔老家。
  这一天是农历三月二十七,是村里的集市。到家后,见父亲正坐在大门口看别人摆摊子。父亲见我来家,便说起了自己的不适。说这十多天来,自己脸上有点肿胀,眼皮也有点红肿,两条腿也不如以前有劲。我一看,父亲脸上的确有些红肿,尤其是眼脸周围。我问,最近都做什么了,痒不痒?父亲说,也没干什么,就是邻村的一个人叫我去帮他垒锅饼炉子,让我帮他烙锅饼。我说,你这么大年纪了,不要再去帮人家干活了。父亲说,其实我也没干活,只是在一边看着。我又问,吃了什么,是不是吃的东西过敏?父亲说,就是前段时间有人到村里来让我们免费领一些治老年病的药,我也领了一盒,有八板,说是治心治脑方面的药。我一听便说,以后这样的免费药千万不能再吃了。尔后,我把父亲接到市里的一家医院给父亲做检查。因堂妹在这家医院工作,好歹还算方便。在没有挂号的情况下,找了一个熟悉的科主任作了检查。医生说,父亲心脏不太好,有房颤,按理说应该住院,不过,如条件不允许长时间住院,可以先在医院打个针,再拿上一个星期的药,回家后安心疗养,一周后再来检查,根据情况再调整药。还说,不管怎么样,药要常年吃,不能停。我说,行,这个没问题。堂妹也说,拿点药还是回家吧,在这里住院太贵了,家境条件再好也经不住长时间住院,况且咱家庭又不算好。我想也是,父亲有病,不管多贵,该做检查的要做检查,该买的药也要买,但住院就不一样了,只要住下了院,一些不该花的钱可由不得你自己了,比如每天的板凳费、清洁费、量体温费,还有不管你用不用的空调费、换气扇费,等等。
  于是,按照医生开的药方我先拿上药。虽然没有挂号费,没有注射费(堂妹负责),只拿了一周的药量,但还是花了190元。当然,这些钱对我一个按月拿工资的人来说还不算什么,我想,对一个农民或一个土生土长的靠天吃饭的山里人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了,毕竟才一周的药。如果长年吃药呢,按照这个来算,一年光药费要花10000多元,这还不算做心电图、B超等各类检查项目的花费。可想而知,对一个年收入不高的农民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且像我父亲这样的农民是没有什么“工资”,也没有像城里人一样的“退休金”,更没有“医疗保险”,况且这只是拿药,如果住院,就没法算了。哎,没有亲身经历感觉不到什么,有了亲身体验,才感到住院的昂贵,才真正体会到“没有什么,也不要没有钱,有什么,也不要有病”的滋味和感受。
  打完针拿上药,和父亲一起回到了我在城里的家,在城里住的二姐听说父亲的病后,下班买上水果也来到家里。媳妇已早早准备做饭,一家人吃完饭后,父亲在沙发上坐了一会,慢慢地感到身体有些轻松,这时便与我们聊起了他年轻时的一些事,还有我爷爷的事,老爷爷的事,尤其是父亲年轻时(上世纪七十年代)在淄川黑旺参加过“一干渠”修建的一些事。父亲会做饭,修“一干渠”时在食堂做过饭;父亲干过石匠,修建“一干渠”时在石头上刻过字,他说,“英雄水洞”四个字是别人写的,他一个人刻的,“万米山洞”四个字他刻了“万”字的繁体字,父亲在闲暇时自己凿了一个捣蒜的蒜臼子,上面刻着菱形的花,十分的精巧,至今还用着,家里用来磨玉米糊糊用的石磨也是父亲自己凿打的,过去家里喂猪用的猪食槽也是父亲凿的。说起这些事,父亲一脸的快乐。我说,那个蒜臼子以后就给我吧,也算是一个传家宝,父亲一听便哈哈的笑了起来。
  第二天,父亲脸上的肿胀消了许多。父亲说要回去,我知道父亲在城里住不惯,我说行,等我上班后找个车送你回去。尔后,我便把父亲的药怎么吃法一一写在药盒上,交待父亲不能吃咸,尤其不能吃咸菜(父亲好吃咸),不能再吃猪头肉(父亲也好吃猪头肉),也不能再去干活了,谁叫也不去(父亲总闲不住),不能吃鸡蛋黄(含胆固醇高),要少吃刀鱼(听说老年人吃刀鱼也不好),要多吃蔬菜,多吃水果,多喝水,要慢走路,慢起坐,慢吃饭,别人有条件进疗养院,我们没条件就在家待着,平时就在家或大门口坐着等等一大堆注意事项,并说好一周后再来复查。
  上午九点,好歹抽出点时间,从单位找了辆车把父亲送回乡下老家。一路上,我心里默默地为父亲祝福,祝他老人家身体慢慢地好起来,天天有个好心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