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 |
以92亿元天价拍出的“中国地王”新河三角洲项目按原定施工计划,现在应该已经“七通一平”了,可是由于开发商资金没有到位,项目尚未取得土地证,而施工材料亦供应不足,工程进展非常缓慢。原因很简单:开发商缺钱。2008年除了付清22.08亿元土地余款,开发商还需要完成项目所需的数十亿元启动开发资金的筹措。更加无奈的是,开发商已经无法回头。根据相关协议,该块土地总成交价为92亿元,首期付款额为地价总额的70%,即64.4亿元,于2007年8月5日前支付,剩下的余款27.6亿元及有关税费须于2008年8月31日前分期付清。截至目前,项目2007年的土地出让款项已经付清。当然,2007年8月5日前偿付的51.52亿元首期款,是开发商经多方筹措才凑齐的,而2007年11月国土资源部“39号文”让开发商只有缴清全部92亿元土地款,才能拿到土地证,进入后续的开发、销售环节。可怜的开发商啊!本以为自己占得先机,抢占了制高点,拿到了主动权,结果却被架到了半空,上下不得,无法动弹。
开发商当初之所以敢拿这块地,相信是算过帐的。不过今天看来,这个帐一定是没算到今天这个书面,否则相信也不会出现如此的窘境。或许当初拿地之前考虑问题过于理想化了。对于风险控制这方面的问题有所忽视,再或者考虑问题有另外一套模式。
不过,在此事上如果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会有些不同的发现:
大盘开发是近几年来比较浒的一种运营方式,但大盘毫无疑问地给开发商一个坐享土地升值的机会,所以才有那么多企业如此热衷于大盘开发,只是此次的开发商运气不好,正赶上了一个“拐点”。
政府在宏观调控日趋收紧之时,在天价地块备受责备之日,能够让这样一块地在公开市场上交易,无论如何也不能推脱自己的责任。开发商可怜也可恨,而一手促成如此局面的帮手政府绝对算一个。
开发商面临如此局面,自己骑虎难下,进退两难。而当地政府真的那么心安理得?至于这样规模的供地形成了实质上的无效供地是不可否认的现实。钱政府收走了几十亿,其他的就可以不管了或完全推给开发商了?许多问题都是由于这种态度才最终变成了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