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置业 |
分类: 本博热门文章 |
地产神仙派的好友王哲写了一篇文章,大致意思是房地产的冬天来了,房地产媒体的春天来了。不过,由于媒体的春天没有几多人关注,所以该文被简略成为另一个意思:房地产的冬天来了。近几日,各方面又有不少文章出台,纷纷论证房地产的冬天的确要来了。
笔者不是气象学家,不知道房地产的冬天是否真的要来或者已经来临。我只看到一个事实:紧缩政策频出、成交量与供给量同步下降、价格节节上升。对于每个关注房地产市场的人而言,相信都感觉到了一丝寒意。成交量与供给量同步下降并维持失衡状态,是房价继续上涨的动力;而房价的持续上涨必然带动紧缩政策的不断加强,进而同步影响成交量与供给量的有效放大,而高房价本身对成交的抑制作用亦日趋明显。如果评价一下,不知道高房价与宏观调控那个对于需求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
好了,让我们假设房地产的冬天将要或者已经来临,那么这个冬天的生态环境将会如何呢?
当然,我们讨论的是冬天,也就是说还有春天,并非进入了冰川时代。所以,到了春暖花开之时,房地产行业的生态环境会否焕然一新呢?
以动物为例,冬天大地冰封,动物们一般采取几种策略:冬眠、迁徙或者在原地忍受。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而言,在预想的冬天中也会采取上述几种策略:
冬眠:对于那些冬眠动物而言,他们在秋天拚命地进食,储备了足够的能量。整个冬天可以不吃不喝地生存下来,一直等到春天来临。请注意,这里我们讨论的主要是住宅市场,因此冬眠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可以是转战于经营性物业或者其他行业,并非完全退出房地产市场。
迁徙:无法忍受严寒的动物会选择迁徙。从房地产领域退出是一种迁徙,从一线城市转战二、三线城市也是一种迁徙。很多企业已经未雨绸缪,早早地为自己找好的迁徙场所。而那些地方的父母官们一定不认同“冬天说”,有些人可能还感叹,自己的管区春天才刚刚开始,为啥又要过冬呢?
原地忍受:对于没有冬眠能力的动物而言,冬天是难过的。有些生存能力不足的企业可能会死掉,这就是自然规律,优胜劣汰。他们可能是被另外一些更大型的企业兼并,或者破产倒闭。这类企业中,有盲目进入房地产领域的门外汉;有生存能力不强的中小企业;有不重视产品质量与企业品牌、搭涨价顺风车哄抬物价浑水摸鱼的部分企业。这些企业在冬天将难以生存,除非有脱胎换骨的表现。
至于说那些在冬天还有能力吃掉其他动物的大型动物“大型企业”而言,冬天未必是一件坏事。资源整合、人才整合,市场占有率将上升,短期内看似受到损失,从中长期分析则有利于企业未来的生存环境。少了许多的小企业,大企业的食物更加丰富,或许在定价话语权方面更加具有主导性。想像一下吧,如果市场上只剩下大鳄,大家的日子可能都过得不错。冬天,对某些动物是灾难,对某些动物则意味着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