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时期规范应否与时俱进(2)
上一次我们讨论了日照和厨房通风问题,现在让我们再关注一下园区规划中的绿化与停车问题。
除了日照问题和通风问题外,在项目规划阶段最困扰开发商的还有园区规划中如何东路绿化指标、停车指标和消防要求。以北京为例,一般均要求30%绿地率。绿地率的计算有其一套独特而严格的算法。停车指标根据目前实施的《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规划委关于提高本市新建改建居住区居民汽车场库配套指标意见的通知》中的有关规定,普通住宅及经济适用房在三环路以外(包括旧区改造和零星加建的住宅)地区的,车位设置标准为每千户500个,即1比0.5;在三环路以内、二环路以外地区的,车位设置标准为1比0.3;中高档商品住宅车位比为1比1,高档公寓和别墅为1比1.3。这个标准不包括二环路以内旧城及危旧房改造区、历史文化保护区等特殊地区。消防部门则要求每幢建筑物要形成独立完整的消防环路。
这些要求说起来似乎很容易,但在实际项目规划设计过程中往往相互冲突、相互矛盾。以绿化为例,园林部门要求50%以上的绿地必须是实土绿地,也就是地下不能有构筑物,包括地下车库。还要求剩余的50%绿地面积必须保证覆土3米,这就意味着地下车库只能与住宅地下二层相连。经常为了保证实土绿地面积,开发商不得不深挖洞。现在10多米的基坑在北京比比皆是,CBD甚至出现深20多米的大坑。直接导致了工程成本的增加。而实际上小区内绿地现在最多的是灌木与草坪,大树很少。3米厚的土对于大树来说也很难满足需要,上述努力换来的环境效果是多大很值得怀疑。是否可以做出一些改变,比如鼓励多种形式的绿化,适当调低实土绿地指标,车库顶部土层厚度要求以满足灌木生长为限等等。总之,重绿化效果而非单纯盯紧指标。说实话,现在的开发商还有几个对绿化敢敷衍了事,那可是买点啊!否则,要想满足新政中由于套密度增加导致大幅提高的停车位指标,开发商只能继续深挖大坑,由此增加的成本必然还要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P>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