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房地产的话题 |
根据市统计局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2005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在京居住半年以上人口)为1538万人。与2000年相比常住人口增加174.4万人。与2004年相比,在全市增加的45.3万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占60.7%,户籍人口占39.3%。常住人口中,在京居住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357.3万人,比2000年增加101.2万人。
常住人口中,家庭户人口为1422.8万人,共524.9万户;集体户人口为115.2万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1286.1万人,城镇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7人。
据资料显示,十五期间竣工住宅面积11927.8万平方米。而北京至去年年底存量房约3.1亿平方米。人均住宅面积不足20平方米。而按户数计算,每户平均住房面积为59平方米(还没包括集体户中单独居住的家庭)。请大家注意,你可以想象一下59平方米的住宅在北京是个什么样。如果是普通楼房的话,实际使用面积大概只有不到45平方米。如果再考虑到大量商品房平均120平方米的套型面积,相当数量的家庭恐怕居住面积更加小得可怜。如果再加上利用住宅进行办公、经商、等商务活动和中外流动人口居住及投资等原因,目前住宅总量不足的情况十分明显。
5年北京常住人口增加了174.4万人,相当于约65.3万个家庭,而北京5年竣工的住宅一共才11927.8万平方米,按100平方米一套计算,也仅相当于约120万套住宅。如果再考虑目前正在进行的大规模城市改造和拆迁,可想而知,真正能够用于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新增住宅数量是远远不够的。
人口的大量增加;城镇化程度的提高;总供给量的相对不足;居民收入的增加以及改善居住条件意愿的增强;住房投资理念的反复轰炸;再加上新增房源位置逐渐远离城市中心,必然导致位置较好的住宅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从而导致房价的上涨。而房价上涨过程中又伴随着各种非房地产市场因素的影响,导致了购房者无法合理分析房价变化趋势,最终在一波波房价上涨的浪潮中完全迷失了。而大众的住房梦也逐渐的远去了。
增加供给吧,要不只能是高涨的房价和无奈的看房者。假设一下,如果北京今天有550万套住宅,也许就不会出现房价快速上涨的局面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