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一年。
岁末年初的盘点,总是希望留下成功的积淀,发现令人兴奋的机遇。以这样的心态审视中国数字电视产业的2004,感觉酸甜苦辣。
单纯用数字考量,国内市场的发展显然很不乐观。根据我们从多方角度的调查采访,得出今年全国新增机顶盒数量仅在60万台左右,这样一个数字显然距离广电总局的计划指标相去甚远,也令很多扎根国内数字电视产业的厂商摇头兴叹。
还是用数字考量,国际市场的需求却在迅猛地成长。不提欧美,哪怕是东南亚,在越南,其向中国机顶盒生产商下得订单(卫星机顶盒)一笔就在30万台上下,足以让苦苦在国内圈地的众厂商为之倾倒。
再用数字考量,无论是地面波还是机卡分离,其标准到了年底还是“3”足鼎立,而非“1”统天下,让人恨铁不成钢。前些时传出消息,工程院承揽的地面波标准融合方案已有雏形:通过在设备上加载开关在三种传输标准间进行转换――若果真如此,则让人哭笑不得。
也用数字考量,当数字付费电视节目集成平台从中数传媒“1”家变成“5”家之后,初步形成了竞争格局。虽然对这种格局“形成过早还是过迟”的争论一直存在,但是我们已经看到了竞争带来的良性苗头,无论是HBO的落地,还是强势省市级电视台的节目联合体,还是互联网互动娱乐公司与节目集成商的战略合作,都是如此。
从数字的辩证法回到感性的层面,至少有一点确凿无疑: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之后,越来越多的产业中人开始结束观望、投身实践。数字卫星直播的开放、IPTV启动的三网融合、有线电视的整体平移、地面波带来的移动商机,虽然目前能够落实赚钱的还没有,但是大家都动起来之后,情形就会往好的方向发展。
近一个月来,编辑部的全体编辑记者分头采访,从政策、运营、产业、内容、资本等各个环节,倾听大家对2004年的感觉,记录大家对2005年的前瞻。在混杂着多种情绪的表达中,我们强调冷静的判断和积极的转变,不回避问题,更要去探索答案。
人,不能总是活在抱怨里;产业,不能总因为这样那样的困难而裹足不前。所以,在祝福各位读者新年快乐的同时,让我们对2005年保持谨慎地乐观!来源:[中国数字电视](责任编辑:龚伦常)
岁末年初的盘点,总是希望留下成功的积淀,发现令人兴奋的机遇。以这样的心态审视中国数字电视产业的2004,感觉酸甜苦辣。
单纯用数字考量,国内市场的发展显然很不乐观。根据我们从多方角度的调查采访,得出今年全国新增机顶盒数量仅在60万台左右,这样一个数字显然距离广电总局的计划指标相去甚远,也令很多扎根国内数字电视产业的厂商摇头兴叹。
还是用数字考量,国际市场的需求却在迅猛地成长。不提欧美,哪怕是东南亚,在越南,其向中国机顶盒生产商下得订单(卫星机顶盒)一笔就在30万台上下,足以让苦苦在国内圈地的众厂商为之倾倒。
再用数字考量,无论是地面波还是机卡分离,其标准到了年底还是“3”足鼎立,而非“1”统天下,让人恨铁不成钢。前些时传出消息,工程院承揽的地面波标准融合方案已有雏形:通过在设备上加载开关在三种传输标准间进行转换――若果真如此,则让人哭笑不得。
也用数字考量,当数字付费电视节目集成平台从中数传媒“1”家变成“5”家之后,初步形成了竞争格局。虽然对这种格局“形成过早还是过迟”的争论一直存在,但是我们已经看到了竞争带来的良性苗头,无论是HBO的落地,还是强势省市级电视台的节目联合体,还是互联网互动娱乐公司与节目集成商的战略合作,都是如此。
从数字的辩证法回到感性的层面,至少有一点确凿无疑: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之后,越来越多的产业中人开始结束观望、投身实践。数字卫星直播的开放、IPTV启动的三网融合、有线电视的整体平移、地面波带来的移动商机,虽然目前能够落实赚钱的还没有,但是大家都动起来之后,情形就会往好的方向发展。
近一个月来,编辑部的全体编辑记者分头采访,从政策、运营、产业、内容、资本等各个环节,倾听大家对2004年的感觉,记录大家对2005年的前瞻。在混杂着多种情绪的表达中,我们强调冷静的判断和积极的转变,不回避问题,更要去探索答案。
人,不能总是活在抱怨里;产业,不能总因为这样那样的困难而裹足不前。所以,在祝福各位读者新年快乐的同时,让我们对2005年保持谨慎地乐观!来源:[中国数字电视](责任编辑:龚伦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