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赵四:风行大地的水---解读老巢<1>

(2006-06-09 19:39:58)
标签:

赵四

老巢

诗人

浮士德

风行

歌德

分类: 人说老巢

风行大地》在眼前摊着。

而老巢在暗中。

书一页页展开时,我听到一种声音,侧耳倾听,原来那是一个指令——那声音让我把老巢带到明处。

这一趟由暗赴明的阅读之旅将把老巢解构,然后再建构!这有点残酷,但老巢有雄强的精神内质,经得起这种折腾。

                      一、人如其文

    读过几篇有关老巢的评论,得出一个大体印象,老巢“文如其人”。“文如其人”说我一向怀疑其适用范围,因为以我的阅读、思考和写作经验,如果你面对的是探求精神性内容的文本,“人如其文”倒更接近真理(前提是真理永远只可接近不可抵达)。当一个人认识到只有语言、文字是最适合自己的方式(“阅读自己和被自己阅读构成我日常生活的进与出,迄今为止我还没有找到比文字更适合栖居的老巢。”)并凭此来打开心灵、开掘内心深处的自我的时候,他的内心世界会因此而被塑造出来,他的精神深度也会因此而被触及并被不断加深。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荣格才会说“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而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人有太多的外部姿态,“文如其人”也可以随人而做出太多的姿态。而“人”若如其精神性的“文”,这人也就没什么可遮蔽的了。老巢文本的最可贵处就在于它展示了精神性自我的存在,这个自我通过坦言它遭遇的痛苦、矛盾、冲突、断裂、破碎在不断地自我认识、自我成长、渐趋平衡,在帮助老巢真正建构起自己的内在精神!精神的成长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春光明媚的,它在暗中突兀、在黑里爆发、它时而哀凄、时而狂喜,它在路上边走边唱,而且生命不息它就行走不休,它永远也不会被真正抵达。也许老巢自己都没有明确意识到“诗”赋予了他什么,他以为是他“疲累的心需要呕吐”,他才写诗。这说明他了解自己的情绪,也了解自己的内在书写机制。我读文本,觉得他更多地是在极痛中呕吐,在忧郁中呕吐,在愤懑中呕吐,在思念中呕吐,在隐忍中呕吐。其实悲愤与痛苦永远是造物主赐予诗人的礼物和要他们背负的十字架。在这种意义上,老巢是传统意义上的诗人。虽然姿态是“反传统”,那只是“因为躲不开铺天盖地的声音。”其实真正的诗人都是接续传统的诗人,传统从来都只可被参与、被修改,但绝不会被彻底颠覆。从没有诗人可以在“诗”之外横空出世,“诗”是诗歌的唯一传统。

老巢的诗因此比太多所谓张扬自我的“文如其人”的作品(如果那也能叫作品的话)高明了太多。老巢的文本中尽管也屡屡地出现“我”字,但他基本上杜绝了外“我”的无知和轻狂,而写出了内“我”的无奈、无畏和坚忍,“自我”不是个可宣扬的东西,“自我”是个只可认识和逐渐建成的东西。多数人,哪怕有些有“诗人”头衔的人也并不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心理学家弗洛姆说“多数人在没有开始生活之前就已经死去”。这种内向性的探索(再次申明,不是宣扬或宣泄)再加上简洁自控的审美特质及行文风格使老巢获得了当今汉语诗坛中较为难得的一种诗歌品格,这就是具有相当的“精神力度”!(我不能说是“精神深度”,因为那是只能在盖棺定论时才可使用的检测标准。)这品格使得他有资格被称为“诗人”。而现在许多被称为“诗人”的人的确只能在这一名称被妖魔化了的今天的意义上来被称呼,而不是在“诗人”的本原的应有之意上来使用。

诗人的诗人之路,是由不断被发掘着的“自我”引导着走向未来的。最大的诗人的“自我”中有着最广泛的“他者”,并最终达到“自我”与宇宙的圆融,成为虚无、成为非我。诗人成为最没有个性的人!所以直到挖掘出了灵魂中的浮士德,歌德才被造就;所以莎士比亚会被后世诗人认作是自然本身。作为诗人,老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他是幸运的,他走的不是弯路,他正走在自己的必由之路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