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赵四老巢诗人浮士德风行歌德 |
分类: 人说老巢 |
《风行大地》在眼前摊着。
而老巢在暗中。
书一页页展开时,我听到一种声音,侧耳倾听,原来那是一个指令——那声音让我把老巢带到明处。
这一趟由暗赴明的阅读之旅将把老巢解构,然后再建构!这有点残酷,但老巢有雄强的精神内质,经得起这种折腾。
老巢的诗因此比太多所谓张扬自我的“文如其人”的作品(如果那也能叫作品的话)高明了太多。老巢的文本中尽管也屡屡地出现“我”字,但他基本上杜绝了外“我”的无知和轻狂,而写出了内“我”的无奈、无畏和坚忍,“自我”不是个可宣扬的东西,“自我”是个只可认识和逐渐建成的东西。多数人,哪怕有些有“诗人”头衔的人也并不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心理学家弗洛姆说“多数人在没有开始生活之前就已经死去”。这种内向性的探索(再次申明,不是宣扬或宣泄)再加上简洁自控的审美特质及行文风格使老巢获得了当今汉语诗坛中较为难得的一种诗歌品格,这就是具有相当的“精神力度”!(我不能说是“精神深度”,因为那是只能在盖棺定论时才可使用的检测标准。)这品格使得他有资格被称为“诗人”。而现在许多被称为“诗人”的人的确只能在这一名称被妖魔化了的今天的意义上来被称呼,而不是在“诗人”的本原的应有之意上来使用。
诗人的诗人之路,是由不断被发掘着的“自我”引导着走向未来的。最大的诗人的“自我”中有着最广泛的“他者”,并最终达到“自我”与宇宙的圆融,成为虚无、成为非我。诗人成为最没有个性的人!所以直到挖掘出了灵魂中的浮士德,歌德才被造就;所以莎士比亚会被后世诗人认作是自然本身。作为诗人,老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他是幸运的,他走的不是弯路,他正走在自己的必由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