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确认诗歌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三)

(2006-03-07 15:08:22)
标签:

老巢

第三条道路

批评家

诗歌

蓝棣之

分类: 老巢对话

关于当下诗歌写作

老巢:先锋绘画、装置艺术、实验水墨、先锋诗歌,最大的问题是不真诚,观念是西方的,在做的时候只是一种做,只是在玩先锋艺术,他们的生命状态完全没有达到一定程度,你看他们的作品就会感觉很假,一种很虚的惊心动魄。看第二遍你就会问,他们到底想表达什么,太虚,没有真东西,没有真东西是不行的。我觉得首先还是做人,然后才是诗人、艺术家,对人对己要真诚,要与这个时代沟通,时代不会主动来找你。

蓝棣之:从社会学的角度讲,从事另一种工作再去写诗,再去做艺术,像艾略特他就在银行工作,弗罗斯特有自己的农场。拿先锋去卖钱是没有前途的。

老巢:我始终奉行“好诗主义”,传统也好,先锋也罢,诗好就行。知识分子、民间写作、第三条道路,说到底,最后还是要看文本。

蓝棣之:这几年,我比较喜欢莫非的诗和你的诗,有活泼的思路和原创性,而且是提炼后的口语,创造了一种美,一种与生活中不同的美,是有才华的。第三条道路是一个大的空间,有很多诗人值得继续关注。说到诗歌写作,里尔克看到罗丹的《沉思者》,他说如何感受罗丹的沉思者,整体上如何去评价沉思者,那是批评家的事。批评家是整体的,作家是局部的,创作不能太有理性。有一个小故事,说蜈蚣有300条腿,有一天有人问300条腿走路如何协调?蜈蚣一想,对啊,从此就不会走路了,创作也一样,不能太理性,不要听从理论家的指点。

老巢:对!写作也一样,如果完全想好了,可能就什么也写不出来了。

蓝棣之:曹禺先生曾在清华说,《雷雨》写了两三年,每场戏都从几句对话开始写,可批评家却提出了很多问题。说30年前,侍萍背着孩子跳河,可一转眼孩子才28岁。这不对啊。曹禺说:“那是文学,不是数学”。就把一切都回答了,但他并没有解释清楚。后来我在一文中解释:儿子大海在周朴园厂里搞罢工,这个年龄很重要。30岁太大,245太小,278正合适。但在跳河时28年又太认真,所以用整数30年,这种不和谐,一般人不会注意,只有这些教授们没事干会去注意。

老巢:不过行家的认可也是很重要的。

蓝棣之:也可以这么说吧,我的一个学生将我80年代的书做了个研究,还有四川大学一个博士生,她认为我的著作突破了弗洛伊德。他们一个读弗洛伊德的书很多,一个读拉康的书很多,就对我的书做了很好的归纳。我曾说过茅盾最好的作品不是《子夜》,而是其他作品。就好像高尔基最好的作品不是《母亲》,而是《童年》、《在人间》。任何东西你要拿到外头去检验,我从北师大离开后,在工运学院工作过几年,又把作品给那些做工人运动的人看,他要懂你的东西多艰难啊,但他们都能懂。所以从外部看,你做什么其实很重要,做作家、批评家如果知道外界还有这些眼光的话是很有好处的。

老巢:是啊。时刻要记住这些眼光,好的东西要行里人认可,也要行外人认可。仅仅行里人认可,行外人不认可,还是有问题。

蓝棣之:雅俗共赏,你写的,莫非写的就做到了,你们的诗歌都能看懂。雅俗共赏还是一个很高的尺度。

老巢:您能否给现在写诗的人提出一些要求,一些希望?

蓝棣之:我觉得现在知识分子写作中,有些人写得很是少,难道他们要结束自己的写作生涯了吗?而民间写作,相互间打得也差不多了,第三条道路写作可能空间还比较大,如何振奋诗坛,当前最大的问题在哪,我也在思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