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蓝野:我读老巢

(2006-03-06 15:34:01)
标签:

蓝野

老巢

晦暝

诗人

诗歌

代序

分类: 人说老巢

    在一个虚假的时代里有一群虚假的人被叫做诗人。

  令人如此沮丧的原因不敢深思。往简单里说,似乎与现代人的摹写能力太强有关,昨夜还似领风气之先,今朝已被患有严重趋同疾病的诗写者们翻写了千遍万遍。所谓的先锋会迅速沦落为大街上随处流淌的陈腐脏水。

  真的,在当今诗坛找一个由着自己性子的人太难,多数是人的个性、灵气被技巧和流行所遮蔽。

  如果有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写诗,那就是我们之中的勇敢者。我觉得老巢就是为数极少的勇敢者中的一位。

  老巢,姓杨,名义巢,上世纪六十年代(小心被人缠到中间带里去(删?)出生于安徽巢湖(名字明显带有原产地风味),现编导于CCTV名牌栏目。第一次遇见老巢和以后多次见到老巢,举止行状、衣着打扮基本是统一的。他穿着宽松随意、腰间系一腰包(像个导演?)足登结实的厚底鞋子(像名旅行者?)留长发多蹙眉(像位诗人?)。

  多重身份的老巢是独特的,一直默默做事,默默写诗的老巢从没为自己的诗歌叫嚷什麽,但他内在气质的飘逸和透过诗歌传达出的人生智慧立即给朋友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朋友们相聚时,如果老巢未现身,立即会有人问:老巢来吗?杨义巢呢?

  老巢诗歌的独特是明显的,他以硬朗的诗歌语言和诗中不妥协的真诚本色握紧了对平庸和流行的挑战之剑。在任何一个时代谈论诗人的使命我觉得都不会是妄语和一种奢侈。一位诗人只要诚实地面对自己和这个世界,他就在担负起他作为诗人的时代使命。我不敢说老巢完成了什么,我只能说老巢正在做着。

  我一直认为现在的关于诗歌论说文章中,最无力与偷懒的方法就是引用加评说的粗浅模式。哈,现在轮到我了。

2002年老巢出了第一本个人诗集《风行大地》。诗集共分五辑,收录了他从八十年代到近年的部分诗作,基本能完整反映出他的写作风格和审美趋向。在这个虚假、轻浮的时代里,能看到这样一位本色、踏实的诗人的诗集,确实是一种福分。

  这本诗集里,老巢既没有像时下那群诗人去刻意经营意象,有没有像这帮诗人去泛滥口水,他以机智与锋利的思考力、简洁刚性的语言直面个人经验,如此便在当代诗歌的边缘和夹缝中凸现出他作为诗人的独特性,并对所谓的诗歌当代性构成嘲讽和消解。但这并不是说,老巢躲在个人天地里去营造小我,在表现形式的巧妙独特下,支撑他的诗歌写作的还有广阔而厚实的文化背景。

  老巢在现实生活中的感受往往在诗歌中得到朴实而真实的表现,他的部分诗歌借儒、释、道和现代哲学来阐释个人的价值观。在题《中国哲学》的组诗里,老巢写到“道在嘴里/不可言说”,“道是睡梦旁边/ 彻夜不息的一盏 / 孤灯”,“道的颜色 / 冬比夏浅些 / 比几年前旧些”,语言节制而又空灵,把人生的大智慧举重若轻地言说了出来。

  “你说    我是水果/你看   我是静物”(《人间爱亲情》),“爱  是我唯一要做的/我最后的动词”(《我最后的动词》),老巢总是能如此灵动地说出他对爱的细微感悟。“就这样亮出一把刀 / 就这样忘掉一个人”(《就这样》),体现了作者那种刺骨的思念之情,只有用一把刀才能割去相思之苦,诗里似在说忘掉了,其实言外分明还没有忘掉,这确是一种令人刻骨铭心的深沉感情。

  老巢的诗歌中有时也会流露着浓重的漂泊感,表现出对于天涯羁旅的伤怀和热爱。他既喜欢这种浪迹天涯的孤独与自由,另一方面,诗中又自然地流淌着浓浓的乡愁。“英雄走在路上 / 剑光闪处 / /桃花一瓣瓣零落”(《英雄不问》),这首颇具古典韵味的诗,反映了诗人潇洒的处世态度,人在江湖的疲惫老巢只当笑谈,从容自若的游侠气质也让人钦慕不已。

  老巢的坦诚还表现在自我剖析与自嘲上。“逃亡作为宿命 / 要求我的表情更人些 / 我的动作更动物些”,此作反讽意味强烈,一定程度上对当代人的生存状况进行了讽喻。不难看到,诗人面对现实苦笑了,在现实社会中,个人不得不伪装自己,把自己率真的野性的那一面暂时收敛起来。

  谁的心情没有起落?谁的天空永远开阔?关键是我们如何对待生命中失意低落的时刻,以平常心待之,并从中领悟到许多东西,使自己从晦暝时刻走出来,使晦暝时刻具有了与光明同等的意义。老巢说:“我爱我生命中的晦暝时刻”!

  “九六年让铅笔字 / 蚂蚁一样爬满墙壁 / 橡皮攥在手里 /   与不擦  全凭心情”(《全凭心情》),“我看着镜子 / 我看着那一段流水 / 怎样将我熄灭”(《我看着那一段流水》),这时的老巢是散淡的,颇有坐看云起、心如秋水的味道。诗里的老巢与诗外的老巢同样真实,有时隐忍,有时又有燃烧不尽的欲望,如“有掌声稀落入耳 / 只是贝壳并不遥远 / 看一眼  我们就彼此吹响”(《只是贝壳并不遥远》)和《等谁打来电话》、〈谁来染指〉等待,分明表露了作者那不甘寂寞、在平静中怀着期望的灵魂。

  “让更多的光进来!”诗人把自己渴望光明,渴望自由的心声彻底唱了出来。“撤去背景我们终于认清 / 哪些是石头  是沉默/哪些是星球  是凝固的歌声”(《夕阳中穿过废墟》),“我们失散的亲人 / 就沿着一线泪光的暗示 / 打听我们并且找到”(《沿着一线泪光的暗示》)。在这些诗里,诗人不去抱怨、不去怀疑,而是满怀了深深的希冀和热望。

  无须一一列举,真实的老巢从不掩饰自己的感受,我们能从他的诗里看到真实的老巢,他经历着,他关怀着,他忧伤着,他快乐着,他黯然消魂,他放声歌唱……怀着对生命的尊重,个体的真实声音被诗人老巢自觉地记录下来。

  听说忙乱中的老巢还在写诗,作为朋友,我地劝告是,坚持自己,独特就有意义,别让日日更新的诗歌潮流裹挟了去。

为了让被这篇粗浅文字伤了眼睛地弟兄姐妹养一下美目,在拙文结束时抄录《风行大地》中老巢自己代序中的几行,刚看到这篇代序时,我曾对一位朋友说:家伙老巢厉害!

  在这篇题为《当诗歌已成为往事》的代序中,我看到了诗人老巢的机敏睿智、深刻厚实:

  来不及模仿,就羞愧地背过脸去。

  没有下水已经溺死。

  反传统是因为躲不开它铺天盖地的声响。

  我不怀疑我的勇气。

  我怀疑我能够把自己投掷多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