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界

(2008-09-25 21:27:13)
标签:

文化

分类: 灯下随笔

三界

 

上面这幅数码作品,是我十三年前闲着无聊时的随意之作,当时取名为《三界》,取“天堂、人间、地狱”三界之意,虽然是很老套的概念,但我把“天堂和地狱”的位置作了颠倒,而“人间”与另外两“界”的划限也并不分明,更像是浑沌在一起的整体。

 

当年制作这幅作品时,更多的是基于对宗教的思考,所表现的,是对“生与死”的认识,基本上没有跑出“轮回”的范囿,所以只能算是“一时之认识一时之感触”也。

 

今天整理电脑,无意间便发现了这幅《三界》,重新审视后,觉得应该叫《世界》则更为合适,因为“天堂、地狱”,对人类而言,基本上都是臆想和幻觉,唯有人间世界是可以“经验和观察”的,再说了,以人之世界的错综复杂,阴阳莫测的无常变化,用我这幅图来作为镜像,倒也是非常妥帖的浓缩之象。

 

谈到“经验和观察”,就不得不正视一个严肃的问题,那就是人的局限性。因为每个人的视力都有限,所以每个人看待这个世界,都会局限在一定的视角里,正因为如此的残酷事实,所以才有了“井底之蛙”、“夜郎自大”等等这样的成语,其所嘲弄的,就是那些自以为是而不知天高地厚的主。

 

“井底之蛙”倒无所谓,所谓的是“井底之蛙”虽然眼神不好但却善于思考,一旦思考完毕就会哇哇大叫,且只要有一个叫唤的,肯定就会有无数的青蛙跟着此起彼伏而哇哇不止。

 

 

 

三界

 

这幅数码作品也是我十三年前创作的,当时取了一个特幼稚的名字,曰:《梦幻伊甸园》。现在看来,应该叫《梦游幼儿园》才对。

 

十三年前因为软件还不很成熟,所以这样的作品,其价值更多的则是显示制作的难度。所以当年中央美院把此图拿到了一个什么“鸟国际数码作品展”上,竟然还获了一个破国际奖,现在看来,也挺好玩的。

 

这幅作品跟上面的那幅相对照,其实也是一个“世界”,只不过看上去,倒像一个童话世界。

 

童话世界基本上都是乌托邦,想亲临实境则不大可能,所以只能听只能想,但想多了容易产生幻觉,再严重点,就有可能致人疯癫。有好多人,因小时候在幼儿园里听童话太痴迷,等长大了还执迷不醒,病情严重的,便进了疯人院。症状稍微轻点的,就转为诗人而继续做梦去了。

 

人们在幼稚期会沉溺于童话的世界,一旦长大成人,就会迷入一个“神话”的世界,神话的最大副作用,就是容易造成人的无端崇敬膜拜心理,因为崇拜神灵佛祖,看见泥人就会虔诚地磕上三个响头。

 

 

 

 

三界

 

除了现实的世界和脑子里虚幻出来的世界外,每个人都还有一个自己的内心世界。

 

现实世界是空间和时间,我等置身其中,虽然眼光有限而不能窥其全貌,但是对身边的事物倒也能看得见摸的着;脑子里虚幻出来得世界,或为神话或为童话或为梦境,如果不是被灌输的就是自己妄想的,虽不实际,但放开了脑子去想,情景到也可以波澜壮阔而色彩斑斓。

 

内心世界则没有那么复杂,虽然说每个人的内心世界,在外人看来,都是深不可测,但其实每个人的内心世界几乎都差不多,无非就是欲望、喜悦、愤怒、嫉妒、悲伤、忧郁这几种本能情态。

 

因为情态形成人的情绪,而情绪影响状态,所以多数人的状态基本差不多,都是在“沾沾自喜”到“郁郁寡欢”两种状态之间的转化。

 

所以有经验的算命先生,只要看一下人脸,就知道这人是因为什么而来求占问卜的了,一般都会很准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人生贵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