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分类: 灯下随笔 |
江心岛素描作品:《琴音》
这世界上有很多害人不浅的东西,譬如说书籍,就经常毁人不倦,一不小心,就会令人走火入魔,尤其是书上印的诗词歌赋,其毒性最大,而诗人就因为闲着没事老瞎读,所以在自杀排行榜上,诗人总是排名靠前。
比走火入魔稍逊一筹的,就是书籍的另一个副作用:令人想入非非。虽然不至于去自杀,但令很多人在心灵不健全排行榜上,也是占据着很靠前的位置。
“想入非非”是一种慢性精神体验,多是看励志类和哲学类书籍所造成的,典型症状,就是老觉得自己“不是人”,或者是通过努力,可以达到“不是人”的境界。
“不是人”的“境界”有很多版本,在古今中外被广泛传诵,譬如东方有老子之道,说圣人的境界就是可以“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这就是典型的“不是人”,要是人的话,除非又聋又瞎,否则根本不可能不闻不问,打酱油的不算在内。
跟老子“不是人”境界差不多或者相近的,有很多,譬如西方的古典哲学理论,有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黑格尔的“强制力和控制力”理论等等,都是典型的想入非非,一旦读多了,就会令人很激动,一激动,就立马觉得自己“不是人”了,至少也会觉得自己不是一般人了。
“不是人”是一种很高尚很纯洁的幻想,在想的过程中,能体味到异常美妙的感觉,非常容易令人上瘾,且这种瘾性随着时间而无限膨胀,所以很多人嫌书籍药性太慢,便纷纷改为吸食海洛因,以此可以更快地享受“不是人”的绝妙体验。
我是一向排斥和鄙视吸毒的,我认为“读毒”更高雅更具品位,而且“想入非非”只是麻醉一下神经,最多也就是修整一下灵魂而已,并不会对肉体造成什么损害,所以对“想入非非”不要过多责难,大不了,你就当是白天做的一场梦,说实话,能白天做梦,那可是一件很享受的美事。
为了能让梦更长久,更美妙,为了让人无限体验“不是人”的如醉如痴的境界,这世界上有很多已经“不是人”的圣人,除了继续在书中的字里行间下毒外,也很严肃认真地指出了人性的弱点,并对人性的弱点进行了总结归纳,以便让人更清晰地认识自己,一旦清晰地认识到了做人的弱点,就会更加向往“不是人”的境界。
同时,这种总结归纳也会令事情更为简单,凡是向往“不是人”的,就会非常准确地找到自己做人的弱点,可以迅速的一一予以克服、改正,并就此升华到“不是人”的境界。
这事做得最好的,是孔圣人的孙子——子思,他在《四书五经》的《大学》一书中,就人性的弱点,归纳总结为:“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惕,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这话要是翻译成白话文,其意思就是说:人性的基本弱点就是忿惕、恐惧、好乐、忧患这四种,要是不把这几种人性的弱点给连根拔了去,就无法达到“不是人”的境界。
忿惕、恐惧、忧患都好解释,按西方现代心理学来解释:忿惕就是嫉妒,是本能。恐惧就是恐惧症。忧患就是忧虑症,基本上也算是个本能,尤其是现代人,其生活的状态,基本上就在“沾沾自喜”和“郁郁寡欢”的两种状态中转换。
前三种说明白了,唯独这“好乐”不大好说清楚,因为这“好乐”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感情投入,是对身外之物,或者身外之事的迷恋,说白了,就是所谓的“兴趣”。因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点对什么的兴趣,所以也算是人的本能行为,可不要小看这点本能,所谓“玩物丧志”说的就是这事的严重性。
“兴趣”层面有很多可以说的,但要说全了,得写一本书,所以我只就其中的一种简要说几句,在心理学中,有一种病叫“恋物癖”,是“兴趣”层面里最不严重的心理疾病,至于这病的具体症候,我就不在这细说了,但我要强调的,是这“恋物癖”虽然不至于影响你吃饭睡觉,但你要不把它处理掉的话,你就无法达到“不是人”的境界,你就无法体验“不是人”境界所独具的美妙感受。
幸好,这世界除了下毒的人外,也有卖药的,我认识一位姑娘,不仅人长的跟鸟一样轻灵,还是一位“悬壶济世”的主,秉着普度众生的观音理念,经过数百年的精心研制,终于为芸芸的“恋物癖”患者开出了一剂药方,这药方的名字叫做《姑娘离不开咖啡》。
这《姑娘离不开咖啡》可不是简简单单的中草药,而是一济强效的西方古典音乐魔水,不仅可以把魔鬼化成水,更能把“恋物癖”患者,由人给普度成“不是人”了,你们想一下,一个姑娘,可以离开小伙子,却离不开咖啡,这肯定不是人哈。
凡是想体验“不是人”之奇妙刺激的好奇者,请向鸟医生咨询《姑娘离不开咖啡》的详细指导,要是不喜欢咖啡的话,可以到鸟医生开的“音乐药房”去检查一下耳朵,那里不仅姑娘漂亮,还有带毒刺的玫瑰,扎一下,也可以超度为“不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