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心岛书画作品:《蛊》
一个被破摔的破罐子
文章、书画作者|江心岛(版权所有,未经作者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
搏友不是宝宝曾留言,问我所学,是文科还是艺术专业?让我坦白从宽,如实招来,哈,这倒真是有些令我为难,不知如何坦白是好。
实话实说,我既非人文科也非艺术专业,因为我根本就没读过大学,连高中都未上过,至于学历嘛,我觉得用小学毕业证来证明自己有文化,则更准确些,虽说也上过初中,领过所谓的初中毕业证,但在我的记忆中,三年初中竟无有一门功课能够考试及格,所以说,为了对得起我的学校和老师,我还是羞于言及我的门生身份,不提亦罢。
其实,就我心底而言,我觉得我根本就没上过学,小学五年,懵懵懂懂中一晃而过,除了看图识字外,基本没什么可学可问的,且命运不济,所上的学校空有校名,无有学实,想那年月,在偏僻小地的小学校中,师资多为就地取材,从工厂、农村或是某领导的什么七姑八姨中得来,只要是能识俩字,嗓门不错,就可以在小学中为人师表,讲课只要有背诵“语录”的习惯腔调就成。
我的小学老师之流,其文化水准基本在小学以上初中以下晃荡,虽顶园丁之冠,还不如说都是来找个铁碗混口饭吃的主,看图识字能把发音念准已是幸事,焉能苛求其他,嗟!没被他们给塞进“模子压成型”,对我而言,实为侥幸之脱,已堪称人生的幸事,现在回思少年过往,也是冷汗涔涔,不寒而栗。且教我的老师都长得很难看,土的掉渣,实在是有碍观瞻。
难看倒非大问题,老土则实在是令人无法接受!我一向认为:人的审美和品位在一小就确定了其一生的取向,你最初的环境对你有很大的影响,看看现在很多有钱人,虽然身家亿万,也能把牙刷白了,但其一举一动仍然摆脱不了其“猪圈喂猪”的作风。
再看看现在文坛上号称能刮“风”级别的人物,如西北的那几个,怎么看都像卖地瓜的。而像上海那一帮自我感觉很有文化的主,在我看来,其形态作风更像旧上海时的银行小职员。七零后的美女作家,我一直没看出什么美来,第一印象就觉得还不如“小姐”好看哈。至于八零后嘛,我不知道说什么是好了。
所以说:风度仪表应从“娃娃抓起”方是,上了年纪,任凭你读破四库,还是再怎么会装孙子都没用,如果你抱定以“不无耻不足以为人”立世的话,则另当别论。
自上了中学后,我便开始了拒绝接受教育,几乎没认真听过课,印象中我就从未写过什么鸟家庭作业,至于考试嘛,60分则是需要仰望而视的高度,在有一段时期,我的学校流行搞什么倒扣分制,即做错一题便倒扣多少分,记得有一次数学考试,我竟得了负60分,现在想来,也是很好玩的事,也是可以拿来品味一番,涩涩而陈酸,倒也是余味悠长。
一晃数年,我都是学校最差的学生,从来都是反面教育的榜样,记得有一位老师对全班学生言:“你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以后才可以为四个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不要像江心岛一样,他是破罐子破摔,将成为一个对社会没有用处的人。”
嗟,想来也的确是冤枉,我拒绝学习并非我主观的不求上进,实在是有所苦衷,回想那年月,我的语文老师除了长像龌龊外,思维也是很莫名其妙,每堂课都给我们做文章的“三段论”分析,嗟!到现在我也不知道是谁发明了“文章三段论”分析法,竟然全国的初中教育都跟鬼附体般,说出来竟是一般腔调,我也是实在不明其所以然,不知道何以文章非“三段论”不可,若我不学呢?难道我就不能写文章了吗?呜呼!嗟!
所幸我没学,全班认真学习“三段论”并立志为四化做贡献的同学,据我所知,后来没一个能把写文章写顺的,只有我这一位,因为拒绝“三段论”而被老师破摔的破罐子,后来竟出了两本不用“三段论”方法而写的书,若两本书能有资格算是作家的话,我应该是我初中所在学校,其有史以来唯一“培养”的破罐子作家。
其余诸科老师一是这般莫名其妙,也是一水地形象猥琐不堪,我俱是了无兴趣!想想整日看着一张张“扭曲的脸”,实在是没什么心情去学习,在八十年代,也许是整个社会上的人都很压抑,且当时也没什么好方法娱乐和可以放松的去处,情绪不能有效地宣泄,我怀疑大多数老师都或许因此有点心理变态,即便是天生五官端正的人,其面容也是多“扭曲”之色,若按弗洛伊德的理论去分析,嗟!绝对不是我“朽木难雕”,实在是“汝师不可任教也”。
据说现在的大学师范专业招生,对相貌也有了很高的要求,这倒应该说是文明有所进步哈!也明白了什么叫为人师表,所谓“师表”就是说长相嘛!古人谓:“师道尊尊。”如没有“尊尊”,能看着舒服也行!
如果看着不让人舒服,那么能有学问也成,很不幸,我发现大多数老师都不知道自己是干嘛的,举我的初中历史老师为例,虽然教了很多年历史课,但他一直没搞懂什么是“历史”,为什么我们要学历史,嗟,学历史课,其意义无外乎有二:一、增加知识。二、以古鉴今。很简单,就是学点经验提高认识嘛。可是我可爱的历史老师在出考试题时,从来都是把试题搞成“脑筋急转弯”的匪夷所思的猜谜题,晕哉!地理试题也是这般滑稽。
高中没上过,所以不知道其间老师“水”有多深,凭我主观推断,大概跟我的初中老师在50步笑250步之间。
大学虽没上过,但大学老师我接触的倒是很多,平时见面,我会问候:“xx老师你好哈。”他们一律回道:“江大师你好啊。”
有关上学的话题需就此打住,否则有“刻薄”之嫌,其实我的老师们虽然水平有限,但人还是不错的哈,后来得知,我初中的两个老师不知何故变成了在逃通缉犯,但整体上不影响他们多数都是好人的事实,再说了,亦是时代使然。
哈哈,照片已经删了,晚来的看不到了哈!
上面的“坦白”写的比较“无耻”,照片也有点搞笑,跟我博客一贯的“严肃作风”不符,所以下面再贴一篇稍微“严肃”点文章,是我很早以前写的东西,不是太大众,你们将就着看哈!
《品说》
品当何解?《说文》:“衆庶也。”众多之意。
物多则以类分,分则列高下。有高下则等级见矣!于人,帝、王、将、相、士、农、工、商各安其位;于物,金、玉、珠、翠、银、铜、陶、铁各表其质。
品列其位,高低相峙,稀者为贵,多者贱矣。人之所贵无过帝王,寡人称,盖独一也;物之所贱无过垃圾,人皆弃,杂而滥矣。
品之附衬,位也。夫品位不同,乃人欲求之差异。于世,功名左以隐逸。象迥,然理通。皆恶劳鄙贱;于物,金银亦或珠玉。质殊,然价衡。皆稀缺独特;
品之于文艺,其道深矣哉!饱腹之余,尽其思穷其智,造物于天地之外,娱心者为文、娱耳者为乐、娱目者为画。高者曰雅,低者谓俗,泾渭分明。唯雅俗共赏者,不知何物?
文艺于世承传,赖以品质之实。世之易变,物无永恒。《易-序卦》:“物不可终通,故受之以否。”
自满清始,文艺流于恶俗,于今更等而下之,清俗但不失其精致,然当代文艺尚垃圾为宝可谓恶俗至极邪!
何谓垃圾,用过则弃之物。小说、戏剧类本为文中末流,自古皆为市井流通之物,其用仅娱人之耳目,一次之性同于安全之套,价值之限于印刷之成本,作者之地位略高于娼妓而已。
当代小说,难见重读之本,或填塞书柜或货以废纸,其品等毛片同,尚不及毛片用心之纯粹;书画之道贱存于市井,是人皆可挥毫,若卡拉OK之过瘾;最甚莫过于音乐者,过耳皆躁动发情之声,恍若午夜猫鸣。
世人目翳肾虚,凡事参洋夷为标考,西学尚小说,众乃崇《红楼》,市井读物顿成显学,从者皆穷斯滥矣;西人重写实,众则水墨描透视,行画者形近街头之小贩;音乐盖西而化矣,东施之拗也颇窈窕。
文艺如此,世风甚之,尚随垃圾之潮引以为荣,女子主流邪!
主流当道,乾坤必倒,厚今薄古之风尘嚣不止,小人扯旗也!
大旗倚立,蒙者聚之,崇洋媚外之心必齐,童稚之众邪!
童心既蒙,世则相传,刨坟掘墓之举理成当然,穷精滥种矣!
《易-序卦》:“物不可终否。”然不知通待何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