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日感慨:独立智库之独(下)

(2014-06-30 08:58:45)
标签:

股票

       我1993年首次访问兰德公司,看到他们的人员录上有那么多数学家与科学家的时候就惊呆了。在我看来,当代智库之智,已经不同于传统的智慧之智,也不是简单的知识之知,而是决策运筹模式、数据处理模型、问题解决方案模拟的方法论之智。与传统的个体读书写作相比,现代智库的成果更具有重在方法论与工具运用的成果,而非将预期的观点做成文章与报告这样的模式。在现代智库的资源对比中,数据资源、模型资源、跨学科人才资源的竞争才构成了现代智库具备系统、持续与显著超越个人见解、资助者见解、权威者见解与领导者见解的可能性,如此也才有可能解决像新区域新产业规划、地区战略资源配置、区域紧张局势管控、职业教育改革、民办医疗服务、城市外来人口管理、艾滋病传播模式控制等超越个人知识范畴的系统问题的对策管理。专业的方法论,是我们对于智库成果有信心的关键,这样的方法论运筹的结果不只是可能超越专家的个人观点、首长的先入之见,而且有可能超越研究者本人的见解与观点。我们很多学者不重研究工具与方法论,也缺少对于真实的问题定义能力,更缺少淬炼与形成解决方案的经验与意愿,所醉心表现的主要是主观性很强而朴素性也很强的个人见解,没有方法论的学者群体完全可能成为闹哄哄的政策噪音,其智的程度与含量都非常低,这也非常令人忧虑。

      

       今天的智库热,无论是在大学里的,社科院系统的,官方科研事业单位体系的,事实上是一种计划经济式的、圈钱式的、运动式的操作,是换牌、帖签、剪彩式的智库潮,但是我更主张在需求与采购端进行更大的改革,如果能做到公共政策咨询、公共政策测试与公共政策评估的公开采购,而且实行关联机构回避制度,也就是同一系统设立的政策机构回避,那么我相信整个智库市场就会有大的变化;也可以实行同一政策课题,多个竞标单位同期操作,最后可以看到不同结果的对比;事实上,咨询结论不能单一化、问题取向式地提供解决方案、方法论而非观点取向等等对于智库质量的要求,不是靠设立所谓专家评估机制或者所谓政府对于智库的监管单位解决的,而是依靠建立尽量公开化、透明化与竞争化的采购模式来优化的。在公开竞技与PK式的成果质证中,更多的优秀机构与优秀成果才可能脱颖而出。

 

昨日场景:星驹安能物流四周年活动庆典

                             今日感慨:独立智库之独(下)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百汁千张

将生姜片、葱末、蒜末加薄荷叶少许,用石臼捣成汁。千张六张,切成小条,起橄榄油锅,先快炒千张条三分钟,加食盐酌量,半分后加入佐料汁,再炒半分后起锅可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