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年年做中国人看美国与美国人看中国的民意调查,可以看出中国欣赏美国的科技发展、环境保障、法律权利体系、教育模式与生活方式,但是不太喜欢美国的国际行为风格、有时候处理事情的双重标准。美国人呢,对于中国人的勤奋辛劳、重视学习与教育、美食与功夫、历史文化很认可,对于现在的经济发展成绩也相当讶异,但是对于中国社会中存在的某些社会风气与管理机制有看法。尽管有此差别,中国人与美国人之间的兼容性还是很强的。按照我的看法,在全世界的人群中,中国与美国的文化距离可能是最近的——我们都有自己高举的旗帜,尽管颜色不太一样;同时我们又比较强调灵活性,具有鲜明的实用主义与自己的标准优先的文化倾向;当中国人与美国人坐到一起的时候,其实大家谈到一起的难度很小。甚至大家很难想象,尽管有人认为两国的体制差异很大,但是中国还是把美国作为高级官员培训的主要目的地,而在中国出版的外版书籍中,美国的书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
美国是个移民社会,开放度很高,因此很多中国学生去美国留学,生意人去美国做生意,大家到了美国很容易融入,很容易喜欢,也很容易找到机会。中国文化本来就是一种居中开放的模式,在盛世,中国人的开放程度更是达到很高的程度,中国这个词本身就是居于中间,向各类万里来朝者开放的意思,因此你今天看中国,无论美国、法国、芬兰、瑞典、韩国、日本的东西都能流行起来,如果不是因为领土情结刺激,文化的排斥性不那么强。从这里可以看到中美两国文化特点非常接近。所以只要走到对方的文化中,有所体验,那么彼此就很容易走进,这也是中美两国青年所应该要加强的地方。我们黑苹果青年与CCDA之间也将建立更多的公益青年之间的交流。
中美之间当然有很大文化差异,比如同样看国籍,美国人看法律身份的变化为基准;而中国人则更注重血统来源,认为你就算法律上入籍他国,但是中国人血统就依然看你为中国人。同是信仰,美国主流信仰比较讲究皈依与专注,而中国社会的主流信仰模式比较讲究灵活与实效。在亲子文化中,美国人会更加讲究互相尊重与空间感,而中国人会更加强调家长责任与控制性管理。有的时候,这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好不好的问题,是一个文化传承与模式的问题。但正因为中美两国之间现在有了更多的交流,那么我们将会看到更多其中混合的文化会出来。
昨日场景:稻城之行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肉骨新茶
猪小排三斤,切成长排;猪脚四只,切成中块;猪耳朵两只,切成四片。用冷水将此几样煮开后五分钟,再用自来水全部冲洗干净。起清水锅放入上述肉块。铁观音一两放入纱布包扎好投入锅中;五香、大料、生姜干、花椒、辣椒、胡椒放入沙包扎好投入锅中。加酱油、食盐酌量,砂糖少许。中小火煮三小时起锅切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