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与90后造了不少新词,这些新词大部分在网络上披露与使用,并逐步走入线下生活,成为流行文化的组成部分。在这些语言中,有很大一个部分具有语义逆反的现象,也就是说这个词的意思与传统的表面意思或者事实意思具有正相反对的效果或者意指。这在很大程度上显示新一代的社会表达中存在着革新的愿望或者代际差异的要求。
悲催、杯具、洗具:用带有幽默的口吻来调侃表面上看起来负面或者正面的事情,加强了我们个人观察的主观色彩,也往往带有对于主流渠道表达的不信任姿态;
干爹:原来是中立词汇,近作称呼用,现在变成了贬义,专门意指发展某些暧昧的私人关系,以谋取某些不正当利益或者灰色利益;
屌丝、装逼、齐B小短裙、牛逼:本来不便于公开表述的词汇,一般以XX替代表述的,现在堂而皇之在各类场合出现,有人甚至以此自称作为某种自我消遣的资本;
伟光正、和谐、维稳:原来是正面的政治词汇,演变为对于某些政治行为或者行政行为不满的讽刺性用语;
微博控、手机控、游戏控:引用外来词表示对于新形成的各类熟悉消费习惯的描述,带有轻微的批评意思;
公知、叫兽、砖家:原来完全正面的公共知识分子、教授与专家,被转换成基本上是贬义的称谓,代表对于知识界的某种高度的不信任感;
五毛:对于参与塑造与制造主旋律与正面宣传的御用水军或者枪手的蔑视性称呼;
湿人、可耐、碉堡、气屎了:用故意使用错别字的方式,表明这是新人类的语言符号,与那些字正腔圆的老一代人拉开距离;
62%、死亡37人、被幸福、被平均、被高收入、被就业、鸡的屁:将官方信息的污名化,代表对于公共机构提供的公共数据的强烈的不信任与抵触情绪,对于公共信息透明度与真实性的严重质疑;
微创业、微创新、微电影、微公益、微访谈:以微的名义改造与影响更多的传统领域,它们代表着某种微博与微信时代的风尚。

昨日场景:主持鼎晖十周年庆典。参加第六届中国品牌节并发言《品牌转型中的取与舍》。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豆蘑炖蛋
新鲜鸡蛋三只,打入碗中搅匀,加水并食盐酌量,生抽少许,滴麻油少许。以勺剜方式,将一盒嫩豆腐中剜出7-8小勺放于蛋羹中,并放入一颗切碎的圆蘑粒在其中,然后将大碗放在蒸笼中蒸10分钟后取出可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