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的春风会上,看到很多大学生与白领一起参与公益设计,有八个项目得到了资助,我相信其中不少的项目将会帮助到我们很多的参与者更好地认识社会认识公益,也能让不少人找到自己的所好,或者把自己心目中的社会参与想法变成现实。当然,大家也看到我们很多的服务业创业飞马星驹企业,其中不少是大学生时代就开始尝试做生意与社会实践的,其中有一些甚至是选择不再读博士生与研究生而来创业的。重要的是,创业对于他们来说是啥,是要把自己内心要做的事情做成现实,而不只是被一些远离需要谁也不是真心教授的课程锁住。在我们看来,无论是做商业,做公益,做学问,做社区服务,如果我们怀着某些经由我手而需要实现的创新梦想,而我们真的去做了,那就是创业了。我也相信,在座的几乎每一位同学都有或者曾经有或者将有某些这样的梦想与想法,也许只是短暂的闪念。重要的是,我们今天的脑细胞总量、我们的经济生活条件其实总体上是可以让我们去尝试这样的梦想的,问题是我们去不去,怕不怕,怕也很能理解,因为我们过去太少这样的经验与磨练,但是在我们进入这样的经验以后,其实我们是可以很好地适应与发现很多我们可以搞定的机会的。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创业就几乎是白活了。
其实今天商业创业的机会很多,不说别的,就在我们的飞马旅考察飞马星驹的过程中来考察的垂直电子商务企业中,我觉得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对于这方面有服务创意的70后与60后有创业胆魄但对于网络的理解其实有某些既定的弱势,而最具有网络经验的80-90后则在服务意愿与行动胆魄上相对较弱。所以我们不是没机会,我们是有尝试意愿与行动能力者比较少,其实无论是自我驱动型的创业者或者是循序渐进性的压力型创业者,只要我们有了适当的行动切入点,我们就可能发现属于这个时代独特的商机。
问题是商业创业的确是有很多风险的,控制风险的最好办法是适当的对于陌生人缘、团队管理、资源协调方面的经验积累,而在这一点上,公益参与与公益创业能提供相对更为宽广与开放的机会。在我们看来,大一学生做做校园公益,大二参与社会志愿活动,大三大四尝试发起正式社会公益项目与社会公益组织是非常不错的组合,相信这样的经验为更具风险的商业创业可以提供更好的准备,或者让我们一些同学真的发现了对于公益事业的长期兴趣,或者至少成为对于公益事务与负责任的商业与公共服务更为热切的从业者。
结合这样的几点,我觉得校园教育需要给同学们一定的书本知识,但是更重要的是鼓励与帮助同学们介入社会行动,点拨与分享同学们社会经验中存在的问题,并协助动员更多的社会资源来帮助同学们加强社会适应能力,如此的大学将成为校园人才与社会需要的连接机制,而不会成为隔离青年与社会的围墙。

昨日场景:主持晋江万达中心写字楼高端论坛。在全天有机食品生活馆晚餐。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碎箦美佐
选择洋葱半只,超辣鲜辣椒两只,嫰姜一只,莴笋一根。外皮去净后切成小薄碎片,拌上细盐酌量,糖和生抽少许,放入玻璃瓶中腌箦一小时后,取出装盘食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