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为啥中国在很多消费产业中已经能生产出与国际同质的产品,但独立定价的附加值很难得到认同,也就是说价钱上不去,而且差距还不是一般地大,过去往往单一地归于品牌价值不行,而且觉得要达到国际品牌那样的品牌价值需要漫长的岁月,其实服务含量低才是更主要的原因。服务是一种连结,它将物人、物物、人人之间建立连结,也许不制造新的事物,但却可以让人们接触与得到另外的人物的过程大大方便、容易、快捷、尊严、默契与赏心悦目。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有四个突出的价值算计方式:一是如果是单纯的物,人们更容易计算其价值,而连结的方式的差异制造了更多的丰富多彩的价值空间,其对于交易者的弹性接受度大大拓展;二是在功能性需求面不存在异议的情况下,服务提供者的姿态、做派、样式都具有了区隔人群与层级的特殊意义,让人们找到归属感与认同感和差异感;三是服务更加提供空间感与时间感,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人们更可能透过服务而被影响与改造,从而成功地将服务成为服务对象生活的自然组成部分;四是与物的相对静止不一样,服务者可以更加追随服务对象的动态变化,成为其生活方式与职业方式变化的伙伴,从而更让服务对象感到贴心。
当然让这些供应发挥作用,还需要一个社会具备这样几个条件:一是购买力上去,能够负担得起相应的讲究;二是具备的需求标准,人们能够提得出有形的需要;三是审美标准与信息掌握与服务提供者日益对称。由此三样,服务的溢价作用就会表现出来,而这三样在今天的中国社会里面恰恰是开始逐渐具备了的。尽管中国社会各地发展水平有差异,但是因为存在着较大的趋优消费现象,因此人们追逐消费的行为导致高服务附加值的发展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大家已经能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塑造相对高端的服务渠道(高尔夫球会所、游艇会所、私家酒店、星际宾馆、高端旅行俱乐部等)的容易度显著地高于将普通产品塑造成高端品牌的容易度。这说明,人们在服务渠道中更容易接受对于附加值的对价,而且容易形成自然的价值认同,而在面对单纯的物与商品的时候则要困难得多,而由于真正体会与认识到这一点的人又比较少,因此如果坚持以提高服务含量的方式提升附加值,则往往遇到的竞争者也不会太多。这是一个服务附加值即将流行的时代,但我们很多人还大梦未醒。
昨日场景:与美国百人会代表早餐叙。见中美交流基金会。参加IESEC中国大陆区十周年庆典青年论坛。晚与南大同学聚餐。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荠菜豆腐
荠菜三两,去根洗净切碎备用。普通豆腐一大块,刀切成十二块。起油锅,豆腐放入一面煎一分半钟呈微黄,放入荠菜,并鸡精和食盐酌量。烧煮带翻炒三分钟后起锅可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