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进维也纳,走进它的绿色。那是一种干爽的绿,不沾雨带雾,与空气、天空、建筑、地面分得很清楚的绿。维也纳的人们在傍晚或者其他的时分坐在绿草地上,似乎就是坐在毛毯上那样放松与随意;而绿色的树木成为其他的建筑、花、旗帜的背景,自然的而且是稳定的;多瑙河的水也是绿绿的,靠近了则可以看得出有自然的清与混,我想是一种普遍绿色的自然的映衬;维也纳人喜爱红色,这也让绿在很多地方得以作为相衬的基础色显得明亮。重要的是我看这里的绿色有很强的生自天然的感觉,而不是人们费劲植绿的成果,绿色的一切也似乎显出天成的从容。
我走进维也纳,走进它的阳光。是我小时候方言里说的那种辣湛金黄的阳光,有力度又不是那么刺激,暖热又不那么暴烈。倒是把一切的景物照射得清爽明确。维也纳的干爽绿在很大程度上是这阳光的造化之物吧。在维也纳的阳光里,虽然墨镜是重要的佩戴物,但是很显然不需要象在很多阳光地带要有那么多的遮盖,甚至遮阳伞在这也并不发达。有这样的阳关,这里的细菌是很难发育得很充分了,连建筑物上的老旧石头都有那种被在阳光中经年久晒的痕迹与颜色。有这样的阳光,委琐的念头真的比较难以存活,我们也就更能理解维也纳人的随和、放松与自然风格了。
我走进维也纳,走进它的厅堂。维也纳有悠久的建筑,包括巍峨的教堂,只是在阳光中它的历史建筑虽然雄伟又似乎离人们较近,大约是因为它的建筑在西洋味道中有东方的元素吧,也是因为它在北方的格局里有南方的气息吧。维也纳商店与很多建筑的厅堂高大宽敞,但同时又不吝啬在内里使用鲜艳的色彩与惊喜的布置,所以那种大而精细,空而不疏让它居然能比巴黎的建筑更有味道。尤其它加上更加错落有致的时尚品的分布,尤其它再加上独一份丰沛的本地音乐资源——在这维也纳,音乐元素就象我们北京的大白菜一样地多吧,而音乐家简直就象我们的白菜农一样地不那么稀罕。
我走进维也纳,走进它的社区。没有油黑,没有脏污,水洗一样的街道,精细可爱的店家。维也纳餐厅不少,而且风格多样,中餐没有缺席只是相对没有那么耀眼,奥地利菜与德国菜比显然趣味与丰富了许多。东西是典型的欧洲价钱。我也非常喜欢多瑙河上的酒吧街、酒吧船与夜行桥,年轻人就在岸上野戏,孩子在河里游泳,一些人就在酒吧里热闹,河两边悬满绿色的藤枝,似乎是什么也不缺。这个城市的新的一面与传统的一面站在一起,就象顶级跑车与有轨电车同行一样。维也纳人与你这个陌生人见面的时候有点点拘谨,然后就开始暴笑与聊天,又从来不会到闹到旁边人烦的地步。

图片来自: http://www.vvery.com/Photo9/4359/9f502174b938f4bd.htm
3.1--31计划本周关注国家:奥地利。每周博主会发布本周所关注国家地区初步资料,欢迎各位博友贡献对该国或地区各方面的印象资料与对值得一游的地方的推荐,并贡献推荐理由。
本日场景:维也纳会议一天。太阳好,热。会议有收获。
本日小诗
宠运
雨点滴到这棵草,
雪儿竞往这边飘,
推窗兀见这只鸟,
阳光照亮这边道,
其实我们的幸运,
我们从来不知何时到。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香绿黄蚬
用香菜去叶留茎约三两,切成小段备用。活蚬肉半斤。用橄榄油起锅,炸豆豉末一勺。把蚬肉小炒五分钟,再放入香菜茎段小炒一分出锅可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