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在前不久的我们零点的新员工培训活动期间,测试下这些新同事我们桌上吃的鱼是什么鱼,几乎没有人能认得出来。很多时候,我问大家我们经过的路上的一些植物是什么,大家也一样茫然。现在的小朋友有很多的玩具了,尤其是模仿小动物的,很多小动物也被美化了、绒毛化了、人格化了。但是,实际上绝大部分的小朋友并不认得真的野生动物、植物与各种自然界的生物。一方面,他们的自然是由玩具构成的,实际上恰恰是很不自然的,因为他们对于自然的样貌、生长规律、特性没有直接而具象的感知,另一方面当他们面对真实的自然界的时候并不会有自然的感情,比如虽然在玩具意义上他们可以喜欢青蛙,但是当他们面对着一只能蹦会跳而且滑腻腻的青蛙的时候却未必能接受,而这才是真的青蛙。实际上如果我们没有机会亲近真实的自然,我们就很难与自然之间有真正的感情,也就很难有感性意义上的热情。爱护自然也就是很抽象的。
我呼吁我们城里的包括现在很多农村家庭的父母,从小把帮助小孩子认识自然界的生物作为一项重要的家教,让他们能认识与接近这些生物,而且拥有适当的知识,这种家教不仅可以在他们的心目中把自然的位置自然提升,由衷地认识到自然与自己的关系,而且能启发更多的小孩在自然界中找到自己的爱好与乐趣,从而涌现更多未来的植物学家、动物学家、环境生态专家与自然保护主义者。那样我们才会有更多的自觉的保护自然环境的社会成员。所以如果有空,我建议我们的家长多花点时间,安排与陪同孩子去自然界,去认识那些虫子、鱼虾、蛙鸟、野草、花树,为此而可以减少点逛街、买玩具的投入与时间。在我看来,这是中国社会未来自然保护发展很重要的人文基础。
其实就是毛毛虫也有她们美丽可爱的一面,关键在于有很多种毛毛虫,在毛毛虫的世界里也有美女与帅哥,也有孔武有力的和纤秀可人的,但是如果你不去认识,毛毛虫与你或者你与毛毛虫就彼此陌生,连熟悉都谈不上,哪里有爱呢;连接触都没有,哪里会有亲近呢;连自然的情感都没有,哪里会去捍卫她们和热情追求与她们的关系和谐呢?很多人把自然与农村关联,觉得那是农村人才应该有的知识。客观上农村离自然是近一点,但是实际上自然是我们的整体生态的组成部分,它不是简单农村事物,而是与我们每一个人的养成与生存密切相关的要素,在这个意义上,认识自然生态是城里人需要到农村的课堂里才更有机会接触到的。可惜的是由于城市化是一种趋势与时髦,即使很多农村的家长也对孩子的自然知识的拥有越来越不重视了,也给孩子买更大的玩具了,甚至不鼓励孩子培养这方面的知识了,使得农村孩子也坐失知识良机,真的是让人扼腕三叹的事情。如果我给大家一个定量的要求,我们怎么着也应接触20样自然界的动物与认识20种自然界的植物,你想想自己达标么?

3.1--31计划本周关注国家推迟发布。每周博主会发布本周所关注国家初步资料,欢迎各位博友贡献对该国各方面的印象资料与对值得一游的地方的推荐,并贡献推荐理由。
本日场景:今天与爱仑先生早餐。接待嘉兴市领导。下午回北京。晚接待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访华团。
本日小诗
夜还
千百次的向心,
回家变成一种快乐的迷信。
远方的吸引很短暂,
踏上归途的心神才会宁静。
虽然已是午夜,
一路的街灯,
似乎全是亲切闪眨的眼睛。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鲜汤珍蘑
将洗净并大小均匀的木耳、平菇、鲜蘑菇,用撇油骨汤文火炖上,半小时。加食盐少许。再炖十分钟。出锅,放香葱末少许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