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认识的朋友都知道我的快:说话快、写字快、走路快、吃饭快、看书快、计划快、推进快……而快的结果是看起来我做的事情比一般人多,比如我正常每天可以写3000字以上,可以同时料理几件工作,10分钟左右审核完一篇报告,两天可以看一本书,与一般人吃大闸蟹与龙虾的速度比大概是3:1。快当然会占点好处:效率高、占先机、易比一般人突出。今天是一个机会云涌但变化快速,竞争激烈开放度很高的时代,在很多情况下,快一点还是有必要的。而实现快的关键是多动手、多留心。只说不练,最多嘴快,而要能同时做到眼快、心快、嘴快、手快、脚快一齐动作,才能让我们更快地进入状况,习惯在紧急情况与快速变化的机会面前有很好的反应能力,千万不能一个“反正我不可能做成”的假定就把自己弄成心理残废了。先试、先做而后总结而后知道。在试做的时候要琢磨一件事情中的要点与操作的模式,这样就为后面操作的简单化、标准化、规模化与快速化做好了准备。前一阵我在一个电视节目中与一位朋友现场比赛剥毛豆,结果大约是3:1,其实就是这个操作模式的区别。
但事有一利就有一弊。快其实并不尽然好。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印度的学者阿米特急着去赶我们在学院的联络生的晚餐,我就让他坐我自行车横杠上,高坡下车,重量大,车势急,就失控摔了一跤,衣破皮破,我与他总结的教训就是以后万不可急急地赶事情,不然代价太大。我自己喝酒的酒量不小,慢饮的量相当不错,但急饮一下就倒。在公司发布大型的研究报告时,我也需要对于报告字斟句酌,因为我知道那些报告涉及社会方方面面,极易有不同解读,慢一点严格一点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误读。
快成了习惯最大的缺陷就是容易忽略别人的感受与轻视一些潜在的问题,比如我就爱说话快,有时侯甚至人家话还没有说完就可能抢话,这就让对方有不受尊重感,而且有时候也容易有很强的主观判断误差。又比如我爱匆忙赶路,但也往往容易丢三拉四。做事情太快给同伴的压力太大,有的时候别人不是跟上来,而反而是挫折感太严重了,索性就破罐子破摔了。
人中间自然有快慢手之分,快与慢并没有尽然好与尽然不好,但快慢手很可能容易以自己的风格为优,而且与和自己风格接近者为伍,我们已经知道其实快慢手是利弊互现,培养自觉合作的意识,也许就可以兼收快慢之利。
3.1--31计划本周关注国家:哥伦比亚,每周一博主会发布本周所关注国家初步资料,欢迎各位博友贡献对该国各方面的印象资料与对值得一游的地方的推荐,并贡献推荐理由。
本日场景:今天的“热茶热说”主题是古巴局势。中午讲座是关于“自杀炸弹”的讨论。下午听美式橄榄球介绍。又周末了,高兴。哈哈。欢迎大家为时尚先生候选人投票。投票链接:http://man.eladies.sina.com.cn/z/2007esquire/index.html。专访视频请点击观看
http://you.video.sina.com.cn/b/7709396-1242300162.html。
本日小诗
乐秋
红叶的海中,
我与乐天泛舟。
那些凋去的时光,
在记忆里醇香不会生锈。
爱,
会有辛酸,
但跟踪而来的每一个秋,
年年相接,
不绝悠久。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鲜辣素炒
用辣度较高的绿红二色小鲜辣椒半斤切成小丁。用洋葱一个也切成小丁。鲜番茄一个用勺挖去内容,切成小丁。起橄榄油锅,先放入洋葱丁快炒一分钟,放入辣椒丁,再放食盐、味精酌量,生抽与砂糖少许。快炒两分钟。放入番茄丁快炒一分出锅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