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是会比奥运会吸引更多人流的活动,在可以数得清的范围内,上海世博会在其6个月的展会期间可吸引大约7000万人流。由于其场馆繁多,活动密布,因此可作为合作伙伴、高级赞助商、活动赞助商、活动合作者、世博供应商的企业数量也会远多于奥运会。直接来看,世博会会为上海及其周边地区房地产、城市服务业以及中国的产品与服务品牌展示,提供一个重要展示平台及发展动力。
但上海世博会本身的营销仍然面临着重大挑战:其一世博会在国内外的一般影响,无论在商界与民众中均与奥运的流行度不能相提并论,我们把2010年的世博会与2008年的奥运会拿到相提并论的位置,就意味着对世博会的营销方面要有高投入,让世博用更吻合新的流行意识的方式让大家记住还要惦记,但一碍于奥运在前,二由于上海人本不长于营销,故此期望与现实水平之间的落差甚大,世博的口号、形象甚至各种平面设计都平淡到很难引起别人的注意,世博营销团队与营销合作伙伴的工作方式急待改进。其二世博会现有定位有过于上海方式化的嫌疑,导致世博会在对外传播中给人以很强的地方活动的感受,而上海及长三角赞助商与活动参与者众多,尤其会加强这一印象,上海世博会似需要更为在外地赞助商开发上着力,尤其要在针对重点地区(浙江、江苏、山东、北京、广东、福建、辽宁等)的世博招商方面要能规划出针对性的招商策略,不能总是那些老三篇的东西去给人家说事情。其三,在世博文化的塑造上,世博文化的创意性远远不足,而行政化操作色彩更浓,社会各界对于世博的参与度、参与机会均严重不足,而在行政操控之下,世博的丰富性与灵活性均不足,没有放水养鱼的效应,因此实际上会导致上海地方政府控则不足、张而无措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政府背景是上海获得世博主办权的重要优势,因为世博局乐见有人托底撑场,但如果在运营层面上仍然以行政主导为特色,则精明不足控制有余的弊端就无法解决——比如世博的领导就是能说出7000万人次的观众大数,对于现场可能的各类产品与服务的消费量、各种供应商可能获得的商业价值的估算数据就很少,在商言商,如果算不出生意,又不在上海的地面上,让我掏钱参与就很勉强了。
7月初头脑风暴拍摄了一期企业高层谈世博赞助,7月中主持了《浙商》杂志主办的“世博商机与浙商发展”论坛,学习到不少东西,也感受到不少问题。一方面我们能感受到上海世博局与赞助商们、合作伙伴们要做好与用好世博机会的努力和诚意,但另一方面就做事看事的创意性与见识方面我感觉他们实在是需要提升。上海世博会的方方面面真的要多多向北京奥运会学习。
本日场景:访问南南合作网,了解中非技术交流问题。高效地准备出了两场新演讲提纲。晚吃墨西哥菜。
本日小诗
爬墙虎
一个个思梦,
是寂寞生辉的肥料,
滋养着那青青的藤蔓,
遮没了你的长腰。
月儿的眼,
只用一弦明澈,
就曾把你田田的叶面,
清清地铺绕。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地七鲜
选地瓜、土豆、山药、芋头、红薯、鲜大头菜、胡萝卜,每样一个,刨净洗好,切成同样的长方小片,取出等份够一盘的量。起油锅,热后先放葱花少许,再将所有菜片倒入,快炒七分钟,放入食盐、鸡精与榨菜末酌量。再炒三分钟出锅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