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感慨:旅行:长假回来换个人
我的旅行时间很多,在我全部的工作时间中大约有2/5是处在旅行状态,实际上这就意味着我2/5的时间睡在宾馆或者异地的床铺上。在我自己写的小诗中大约1/2就和我在旅行中的感受和看到的景物有关系,同样我自己的口味和写文章的内容中有很多是在旅行中感受或者习得的。对于我来说,旅行就是离开你熟悉的地方,到一个陌生的新的地方的心态与实践,你是不是有这种需求?第二个是你会不会愿意积极地做这样的事情?旅行是要有旅行意识的,这两个东西要同时具备。我经常碰到一些朋友,觉得我一天到晚在飞机上,总在路上,他觉得这是多么痛苦多么不正常。其实我就在想,我坐飞机从北京到上海,一个半小时,那我从北京城东到城西,花两小时。所以对我来说,如果异地住家的话,其实没有什么,跟城东到城西是一样的。问题是,这个距离观不是真正的时间,是你的态度。
小时侯我爸是老在“旅行”的,过两天就不见了,过几天又回来的那种。我爸回家一般带两样东西,一个是奶糖,一个就是小画书。所以我们就特别希望我爸出去,出去以后回来我们就有吃的了。我妈整天在家里干活,一天到晚看到她骂啊打啊,看到她不好的一面,她的实质性的功能我们看不到。所以这是对旅行是件美好的事情的印象的最初来源。
人生中的每一次旅行对我来说,都挺难忘的,每次旅行都有不同的感受,我对每一次的旅行都抱有很积极的态度,不管是那一次中看到了谁见到了什么风景。所以现在有了博客,我可以把每一次的旅行的照片做在上面,如果你看我的照片,会看到很多小玩意。我的长假基本上都是我的私人旅行。最典型的方式,就是我会开着车,一天走一个地方,普通的旅舍,简单的饭店,和普通的人聊天。我在十个长假中间去,一次去一个区域,比如说皖南,比如浙北,比如苏南,比如珠三角,比如厦漳泉,辽东半岛,内蒙古的东蒙和东北的交界处,然后西蒙,差不多一次有五,六个县市,基本上不去景点不跟团,很多时候我是一个人,我特别喜欢一个人旅行。我觉得一个人旅行挺享受的,你自己开车,想在什么地方停就在什么地方停。
我在国内几个城市有房子,不是炒房,是自己住的,也有朋友特别不能理解。这种观念就是旅行态度上的问题。地球都成了一个村了,为什么一个人只能有一个房子放在一个城市?PRACTICE真的是很重要,旅行,首先要改变你的态度,然后在实践中形成新的生活习惯。在传统的观念下,旅行的成本太高。你要花好多的时间,才能到那个点。今天我们对旅行的观念是传统的延伸,旧时代的旅行还留在我们的烙印里面。而在地球村的时代,将来新型的飞机,可能纽约到北京就两小时!如果你不能从心里调整好,你不可能享受心里的感受,你会把它太当一回事。同时,也因为在旅行方面人们缺乏知识和教养。人们是无意识不自觉地介入这种活动,该旅行了就旅行了,但是旅行到底是什么?旅行家写了很多游记,但只是对于旅行中对于差异事物的感受,但很少讨论旅行的价值问题。实际上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的发明,很大程度地改变了距离和时间感。旅行将不再是一件需要特别标识的事情,旅行是生活本身。
旅行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我们一般人的思维认为读书很重要,但是读书是比较死的,在读的书里面,通常是没有人的。在书中我们按照单向的方法去阅读,而旅行也是阅读,你看到的东西却是动态的。旅游一方面是个提问的方式,因为你看到的总是新鲜的东西,同时是一个寻求答案的方式,而且这个答案是很丰富的。不像你读书的时候,你只能按照自己去了解,自己是自己的老师,或者在课堂上你可能只有一个老师,旅行的时候,你的老师是很多的。而且你得开放,不同人的答案你得交叉检核。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旅行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我认为是最有帮助的。
旅行使人高尚。在异质的文化中间,人的品质是最高的。高的原因不是真的因为增加了高尚的东西,而是他高尚的东西被激发出来了。比如说中国人,在国内不管有多么无聊,把他派到美国去,他多多少少就会有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觉。很多人吐痰,在这边他随便吐,但到了大城市就少了,到了美国就不吐了。抽烟的人,他在美国因为没有地方给他抽烟,他可以熬好长时间不抽。在我们这边随便穿马路,他到了纽约就不会穿。为什么?因为他注意到大家都不穿,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在外国人面前让人觉得“you
Chinese……”,自己觉得不光光是自己没有面子,整个文化都没有面子了。
旅行是这样,你不可能细细地去看每一个地方,你最好到一个地方先查一下这个地方的地方志,买一本地图,问问老乡什么地方好玩,什么好吃。这个要比被一个导游弄到一个什么景点然后跟你说就这个景点最好,然后把你关在一个宾馆里,跟你说别出门,这个地方民风不好会斩你的,然后你就乖乖地,这就体会不到旅行的快乐了。同时可以使用分析方法,总量分析、结构分析与关系分析。我们去一个地方旅行的时候,要弄清楚,第一,这个地方是什么地方?第二,它有几个关键地方来说明这个地方?第三,这几个关键地方之间有什么关系。之后,你就明白这是个什么地方,可以站在文化的角度去理解它。
旅行中有很多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但是我发呆的时候会想很多东西。就像我最近到内蒙古,我在半天中间开着车写了12首诗。可能我在这中间就不需要人说话。我的认识是,诗以写心的,你是在跟那些景物对话。比如我看到草原上的一棵树,跟一般的不一样,那个大个草原,就那么一棵树,你所有看到的都是大草原,只有一棵树孤零零在那儿。我写的诗可能就跟这棵树有关。这种对话,很像你在沙漠上碰到一个人,这个人是陌生人,但是你要知道,你在沙漠上旅行,在茫茫的几天不见一个人的沙漠,你跟他的对话,带有很热情,热烈的成分。这种成分可能在普通的人际交往的时候,你是不能感受到的。你可以想象它是个恋人,是个不同寻常的恋人。如果带着这种心理状态去旅行的话,有很多东西可以感动你,激活你的思路。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说,旅行本身展开了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本身很丰富,有的人善于画画,有的人善于写诗,有的人写写文字的感慨,也有些人可能在那边照相。为什么一些人旅行之后,就不愿意在城市中待着,因为那些静态的东西完全不能满足他。在这个意义上,旅行者实际上构建了一种更为动态的生活方式,这个和传统中国人的重土轻迁的意识是很不一样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很多人对于迁徙自由的价值还不是那么看重,甚至看迁徙看做是苦难的一种,而这一点我相信是正在改变也是将会更明显地变迁的一个部分。
本日场景:今天和华普汽车一起发布中国城市畅行指数,明天给大家说说城市交通拥堵的事。下午给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的管理层做关于社会资本管理的讲座。晚上与头脑风暴剧组同事一起吃饭,其乐融融。
本日小诗
夜花
你可以掩去我的颜色,
也可以隐盖我的香气,
但是,
我在夜中,
还是一样的活泼。
即使你夺去亮光,
我还可以摸黑,
把我的乐子,
向温柔的风儿诉说。
本周推荐袁氏小菜:干菜豆腐
咸干菜两到三两,剔除比较硬的菜茎,用温水浸泡。老豆腐半斤养温水中。起油锅,放入葱花少许在油锅中,将老豆腐切成小块放于热油中煎一分钟换面再煎一分,豆腐局部带微焦黄时,放入无油鸡汤至豆腐漂起,再将干菜放入,大火烧开后尝汤咸淡再酌放食盐,调为中火,将汤烧至只有开始时候的一半就可起锅食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