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你的一位密友,平时性格随和,可是这一天因为被老板尅了一顿,晚上找你倾诉,你听了之后,一方面大骂她的老板,一方面告诉她,其实碰到这种事情,你应该这样这样这样做……你为了她可以说是倾盘托出了你的经验和教训,可是却发现密友脸色越来越难看,突然起身,一句话也没说,转身走了,把你一个人晾在那里,你还很郁闷地嘟囔了一句:“她怎么又这样,真是不可理喻!”你再仔细想一想,她在那个时候,像不像一个受伤的、委屈的,同时又是一个不听劝、耍小性子的小女孩呢?
邻家五岁的小女孩琳琳和四岁的玩伴丁丁一起搭积木,搭了好几次,每次快到顶的时候,都因为丁丁个子矮有点儿够不着而把积木碰倒,这时候,我们看到小女孩琳琳怎么做的呢?只见她一手掐腰,一手指着丁丁,气鼓鼓地冲着丁丁喊道:“你看看你干的好事,啊,每次都把‘房子’撞倒,你怎么这么笨哪你!”一旁的你看到琳琳这个样子,笑翻了:“这孩子,活脱脱一个小大人的模样。”呵呵,没错,琳琳那个时候,就是处在“父母自我状态”。在她长大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她很可能还会有这样的举动。已经当上公司负责人的琳琳,让员工把他办公室的两盆巴西铁木挪到会议室去,可能是因为盆太沉了,而员工小王刚好那天又拉肚子,手上没劲儿,结果搬的时候盆摔地上了,只见琳琳一手掐腰,一手指着员工小王,气汹汹地喊道:“你看看你干的好事,啊,让你搬个盆你都端不住,你怎么这么笨哪你!”这时个的琳琳,处在了“父母自我状态”当中。
比如说:五岁的童童很淘气,这一天,童童和小朋友在大杂院里滋水枪玩,为了躲别人滋过来的水,童童脚下一绊,撞倒了胡叔叔家的花架子。这一下童童可吓得不轻,因为胡叔叔是个警察。童童三岁多的时候,就曾经因为在院子里乱跑撞到胡叔叔,胡叔叔当时吓唬童童说,要把淘气的孩子给抓起来,童童吓得赶紧跑回家,好几天躲着不敢出门。这次他把胡叔叔家的花架子撞倒,更是吓得赶紧跑回家,躲进衣柜里,一想到胡叔叔一会要来把他抓走,就害怕得手脚哆嗦,紧紧握着衣柜里妈妈的衣服不放。我们说,这时候的童童,就处在“儿童自我状态”里。再后来,童童虽然长大了,也知道警察不会轻易抓人,但他见到警察还会害怕。已经开上车的童童,在十字路口见到警察,不由自主地降下车速,双手紧紧握住方向盘,如果仔细看,还会发现手略微有些抖,神情紧张。这时候的童童,好像又回到了他5岁的时候,就是处在“儿童自我状态”。
新解心驿心理服务中心郝琳老师建议你做几个练习,这对你来说,可能有些难度,不过没关系,试着做就OK:
1、 回想一下,在过去的24小时里,你有多少时候处在“父母自我状态”,有多少时候处在“成人自我状态”,又有多少时候处在“儿童自我状态”呢?
2、 回想一下,在过去的24小里,让你印象最深的那次“父母自我状态”里,你的情绪是怎样的,你的想法是什么,你的行为表现是怎样的呢?
3、 回想一下,在过去的24小里,让你印象最深的那次“成人自我状态”里,你的情绪是怎样的,你的想法是什么,你的行为表现是怎样的呢?
4、 回想一下,在过去的24小里,让你印象最深的那次“儿童自我状态”里,你的情绪是怎样的,你的想法是什么,你的行为表现是怎样的呢?
5、 如果再次遇到同样的事情,你希望用你“父母”、“成人”、“儿童”三种自我状态中的哪一种去面对并处理呢?
http://s4/mw690/001kpuCKzy6LLP8S1I763&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