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九峰寺一到

(2022-04-11 20:41:46)

九峰寺一到
久欲去九峰寺一游,今天终于成行。
春深季节,春暖花开,上午,见春阳明媚,忽想去九峰寺。因前次去东茗乡金山村,路过此地,知可以从葫芦岙过去,便驱车而行。
出葫芦岙,沿新建之去东茗大道,出村不久,有南朝古村九峰寺广告牌,左转而入,上坡,一片大竹园,竹林萧萧,有空地,可停车。导航说,离目的地还有一公里半,爱其环境清幽,停车,步行前往。
在未通马路前,我知道,九峰寺,应从十里潜溪而行,至谷底,才至。今则反其道而行之,故也少走了不少路程。
从竹园过去,是在山间公路上,那条道路,车少,毛竹多,枫树多,鸟声多。路旁里侧,石壁千叠,藤萝掩映,青葱一片;外侧,涧谷幽深,未知胡底,惜被竹林树林所掩映,看不到谷底,只下面在大兴土木,机器声响,一片热闹。过去,是尖嘴岩下,壁立千仞,因做马路,已被打去尖嘴。转过去,藤萝极高,依岩壁而长,极青葱。这在小时,我住山厂里,所见极多。只它,与八角榔刺,是冰雪严寒下,也生机勃勃,为少数历严冬而不枯萎的绿叶之一,在石乱棚里,割来给兔子吃,它们也吃得津津有味。
这也让我想起南宋新昌诗人石余亨石封门诗:才有机心事便多,重门击柝意如何? 君看达者栖迟处,石壁苍崖掩薜萝。 最后一句,石壁苍崖掩薜萝,也许正是作者看到石壁上的藤萝而写此诗也未可知。这样原生态的藤萝今已不多见。
再过去,则是枫树林,树俱高大,叶叶新绿,蓊郁森然,遮天蔽日,唯斑驳日光漏下来,此地鸟声更多。得打油诗之云:到此偏爱鸟声多,石壁千仞掩藤萝。偶过枫林萧萧下,清幽绝尘奈若何?
再往前,为竹垄堂下村公交站牌,是竹林掩映之山厂民居,又为泉水口,后门园,观景台,龙潭瀑,农民公园等景点和村庄,那是村中心之一,有建造漂亮的村委办公室,和木材加工厂,有犬数只,懒懒躺路边。我向村人问路,九峰寺怎么走。农人说,这里就是呀!我说寺庙呢?他说,那还要下去。因九峰寺,既是寺,也是村名,故有此说。
再沿公路下去,绕一个湾,这路旁尚有房子,除新居外,泥墙屋还不少,这情形,颇似郁达夫《临安道上即景》诗中之景,其诗有云:泥壁茅蓬四五家,山茶初茁两三芽;天晴男女忙农去,闲杀门前一树花。茅蓬虽已不见,而泥壁甚多,古朴沧桑不说,还有许多残破泥墙上爬满了藤萝,有些房子,已无人居住,连门框也挖走了,原来可能是生产队牛栏或猪团间吧。此地人家,大多关门落锁,可能都忙农去了,摘茶叶去了吧。
再下,又问农人,说,沿此石级下去,即九峰寺。后终于找到。瓦屋房子数间,若一个四合院,门口一个道地,四面环山,坐堂甚好。入内,有戏台,天井,正殿,有菩萨一尊,但古迹几乎无存。只一石碑,由潘肇明、赵曦所撰碑记,实在是由一个村小学所复原改建者,与其历史悠久,建于南朝,几乎不相符。
现在所知,这九峰寺,县志有载。称其南朝宋元嘉二年(425)建,与大佛寺差不多。唐咸通八年(867)赐名列翠院,明洪武间改禅寺。称九峰环拱,白云缭绕,景色极幽雅。更有北宋石衍之《九峰寺》诗云:九峰环绕白云遮,山好何如博士家。日永只应斗鸟雀,春回犹未到桑麻。陶潜欲往谁沽酒,陆羽惟便自煮茶。遂作香山白居士,后人应入画图夸。此石衍之,以为父石待举死云翼之难报仇,被列入县志孝友传中,与王安石相熟,王当朝任宰相之时,使人谕意,石竟不答,遂调长兴县丞而归。元丰三年(1080),以大理寺丞致仕卒。其诗题九峰寺,写出环境清幽,不染尘俗,鸟雀声中,可作隐士。这也是此寺较早资料之一。
称九峰寺为南朝古寺,自然也有文献作佐证,环境也尚未被破坏,但今天看来,冷落甚矣,不复当时风貌。
古村古寺万山间,白云缭绕终日闲。今日到此冷落甚,遗世独立已千年。金山银山可买得,鸟雀声中听管弦。若得世外桃源景,还待后人开新篇。打油作结,以博一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