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诗以议论史事见长,被钱钟书讥为历史论文。汉高祖刘邦,自然也是他们喜欢议论的历史人物之一。
据史书记载,刘邦起事前,只是一个流氓无赖,家中有田数亩,因不事生产而一片荒芜,刘父常以刘兄长勤于耕作家景小康而教训刘邦,要他向哥哥学习,把自家田地管理好。刘邦自是深不以为然。后来起事成功,底定天下,刘邦觉得应该向他父亲出一口气了。据称他曾当着满朝文武大臣的面,当面责问他父亲:“你以前常说我无赖,不治产业,不如兄长。今天我的产业与兄长相比如何?”揣摩当时口气,刘邦自是志得意满,傲睨天下如自家菜园子了。活脱脱一副暴发户喜形于色的口气。对此,宋诗人张方平曾有《题沛县高祖庙》云:“中酒疏狂不治生,中阳有土不归耕。偶因世乱成功业,更向翁前与仲争。”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几乎是以藐视高祖的口气嘲讽他的功业的。不管你是否得到天下,成就帝业,早年不治产业及有土不归耕,仍然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后来成功,不过是“偶因世乱”而已。是一种偶然而已,不值得夸耀。这正是诗评家所言:"宋去汉已远,故对前代帝王得以随意讽吟。"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大风歌》是刘邦衣锦荣归时的得意之作,被流传至今。其实从诗作艺术性来说,也不过尔尔,但有帝王气魄而已。一副骄横天下、志得意满之慨充溢于字里行间。结合其流氓无赖身份,倒也十分吻合。
这里,作者笔下所嘲讽的只是一位异代君王,但笔锋所向,又何限于刘邦一人而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