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耳》:无痛感,不青春

青春是什么样,是破牛仔裤,球鞋,花裙子或校服,是不会爱也拼命想要被爱,不懂爱却早已被它伤害,是外表平静内心狂野,莫名悲伤假装坚强,是一路哭过痛过爱过伤过,走着走着人也就长大了。这也许是《左耳》想要给我们最切实的体会。没有痛点的青春,太过无趣,简直“当你老了”,连回顾往事都没有素材,才是最大的不幸。《左耳》从流行小说文本到风行的青春片,没有大时代的背景,却有风云异色的内心风暴,苏有朋克制的删除了原著中更为激烈的情节和某些人设,风暴眼中是几枚小鲜肉们的爱恨,有清纯,有暗黑,有阳光,有大海,与他本人一样的气质吻合。
在这个观影主力人群越发年轻化,国内银幕数爆发性激增,三四线城市观影占比逆袭的时代,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产生各种票房遗憾和票房奇迹大家也不觉奇怪,不过由苏有朋导演改编自饶雪漫小说的电影《左耳》在习惯性抽风的中国票房情形下,迎着各方劲敌佳绩取得6日近3亿的傲人成绩,给行业内外专业非专业人士们来了个不小的意外惊讶。有心人细观电影阵容会发现自导演到演员多为大银幕的生手,导演苏有朋首次执导电影,女主陈都灵非表演专业初登大银幕,其他欧豪、马思纯、胡夏等也都作品甚少,究其原因不外乎有好的故事及好讲述方法。
近几年青春片逐渐开始占据电影市场比重,从《那些年》到《致青春》再到《匆匆那年》,然后是《左耳》,电影承载的不仅是叙事和感染,它更多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梦境,当85后在怀念青春,95后在享受青春,00后在观望青春的时候,青春有多少种可能,年轻的男孩女孩就会有多少种活法。《左耳》能引发诸多共鸣与它将青春铺开来,仔细检阅有莫大关系,它看起来像是在讲述遥不可及别人的残酷青春物语,那教室、那人、那校服、那骚动的心、那或恣意张扬或隐忍克制的感情、那晨读和熬着夜写的卷子等等,若有若无印证着藏于记忆里你我曾逝去的青春。然而,一部电影想要取得好成绩又不仅止于,满足共鸣这一点就够了的,他需要好看得故事、合适的演员、充满空间美学的画面、舒适的观感、强的话题性和思维延展性,乃至更多。
人到中年往往只能在指定的几条车轨上行走,而在青年时期则有十几种可能,再往前,少年时代似乎有无限种可行的路。越是如此,大家越是要回忆甚至重组青春史,成功者失败者在这点上并无分别。青春的本意,便是春天草木茂盛呈青葱色,正在茂盛时期,我们一般来形容人生青年时代时光,形容词基本全是褒义。万物生长的时间,亮度、高度、深度、向度等等,都有着无穷无尽的可能。遇到的人、看到的事、读到的书、解开的题、写下的文,常常超出自己的想象,人生的路也就好像林中无线分叉的小径。走那条,走这条,谁也猜不到不远的未来、再远一些的未来(更遥远的中年,绝对是青春时期想象不出的镜像)。左耳寓意着不完美,失聪的半边世界,还可以用明目去看,用心去听,著名校花陈都灵演绎的女生,不是炸人目光的女神,却是耐看的,她自己不够勇敢,但有偶遇的黎吧啦,传说中的坏女孩(某些网红善于给自己开出我看似很坏抽烟喝酒纹身说脏话但我知道我是个好女孩的模本式解脱,麦当娜是她们的祖母),吸引着不只是男生,还有学习很好的女生。如同在中学班主任的关照体系里,内地青春片里没有中间学生,要么是学习极好的学生要么是纪律极差的学生,他们无论社会关系是极端复杂还是非常纯净,总之人到中年都会有高大上的人生,令他们可以积极的去回望那段没有雾霾,即使打架也是海阔天空一路是蓝的艳阳下。
《左耳》伊始就交代出,校园里也会有情感上的豪门恩怨。那些关于青春的明恋暗恋、追求利用、爱慕占有,各种纠葛难辨的复杂情感。坏女孩黎吧啦和好女孩李珥成了朋友,坏男孩张漾脚踏两只船难于掌握平衡,坏女孩带坏了好男孩许弋因为上一代恩怨,矛盾和悬念是故事的两大法宝,也是电影引人入胜的生命线。鲜活人物又是另一条生命线,延续自小说电影里的黎吧啦是复杂又立体的,她像扑火的飞蛾,像漫山遍野只开一季却绚烂到疯掉的野花,为爱承受屈辱只要自己觉得值得;小耳朵李珥有着天使外表,心里却住着不安分魔鬼,她小心翼翼的暗恋,偷偷摸摸想要学坏,却依旧是所有人眼中的乖乖女,酷帅张漾的叼炸天,花美男许弋带出落魄的美,尤他的温润,黑人的暴烈痴情,他们每一个看起来那么耀眼,却有仿佛跟曾经出现在你我青春期里的某个人不谋而合,电影艺术的美好在于,它能将模糊记忆或幻想清晰化,美化,给人100多分钟之外持久的愉悦感动和认同。
导演苏有朋对人物剧情的控制,对镜头语言的应用都十分到位,斜街小饭铺里的粗糙大碗;蓝白校服的褶皱;沉入水底的幻像,这些干净且美到忧伤的细节别有深意又渲染出剧情之外更饱满意境,这对于行业内摸爬滚打数十年的苏导来说,该是顺手拈来毫不费力吧。从小虎队以来二十多年在华语影视圈里的表现奠定了苏有朋在演艺圈的地位,更成为一个青春时代的“图腾”。如今,作为青春代表人物的苏有朋,便以自己的人生感悟拍摄了关于青春成长的爱情电影《左耳》。可以说,这是导演苏有朋从外到内、层层深入,聚焦于青春问题的探讨,也是其在宏观和微观的讲述中还原一个清晰而又难以忘怀的青春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