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躁动青春里的纯爱梦想
标签:
影评那些年我们一 |
分类: 看电影-说说 |
同样是带着清新海风味,以梦想、爱情、信念贯穿剧情始末,而意外赢得观众叫好又叫座的台湾清新爱情片,《海角七号》偏重于热血励志,而《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则更偏重于缅怀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情感变化的轨迹,尤是在青涩半熟的躁动青春里身体荷尔蒙的喷薄与心中对纯爱梦想的渴望守护交相对比,恣意横生的私人趣味为更多影迷讨论及回味,后者明显站在少年角度向观众展现更多人曾经历过激情懵懂又纯爱青葱的岁月,籍以引发观众对十六七岁时光的无限怀恋。
电影一开始用细腻的镜头给映衬苹果的手套和悬挂着的白色校服衬衫上密集的墨点以特写,似在昭示对青春的纪念必从微小细节开始,漂亮的红苹果对应片头引用圣经的一句——You
对比电影两个版本,内地上映版主旨是少年们对纯爱的向往、渴求及青春励志,为爱拼搏的精神,而未删减版则更全面还原青春真相,课堂上打手枪致使老师念经压惊;酷暑难耐在家随意全裸;大学宿舍“潜心研讨”A片,这些被明显略去的青春期疯长身体时生理上难以遏止又拼命压抑的性冲动,才真正让整部片子丰满真实起来,柯景腾这个大家十六岁代表的形象立体、突兀,他可以高大、帅气、拽,也可以幼稚、局促、傻,更可以为吸引女孩注意而组织自由格斗比赛却连和心爱女孩牵手的勇气都没有。如此矛盾纠结的结合,正是真正青春期男孩该有的正常表现。在电影表现手法上不管是毕业后海边的小清新场景,还是圣诞节台北约会的偶像片气质,在符合整部片子的清新、文艺、偶像爱情风格之余,那些全裸、勃起、打手枪、宿舍偷欢、瓶装尿液都和唯美形成鲜明对比。少年于青春之内,原本便是有着躁动不安和心怀纯爱梦想的各各侧面。
本片配角选择呈现力求真实再现,勃起无意识又难于控制的勃起状态,阿和故作与年龄不符的成熟深沉,曹国胜横冲直撞的臭美耍酷,胲边邪邪的笑和女生面前自我卖弄的表演,以及大学室友的各具形态,一些角色对于主题思想表达似乎可有可无,导演并非不可以整合后化繁为简,但是他并未刻意去做角色删减,追究起来怕是这些人对于导演来说才是整个青春里最值得记忆的部分。如此自在自我的手法也奠定了本片灵活形式和独有风格,是一种异于平常的美感,虽会被贴上私电影、私趣味之类标签,反更显别致。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