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漫步之二:
路线:书法广场——圣妈庙——船桨群雕——音乐广场——白石炮台遗址
时间:慢行一小时
时段:清晨最佳,黄昏次之
W020110729559027815746.jpg聆听木栈道上的山海清音" TITLE="环岛路 聆听木栈道上的山海清音" />
木栈道的诗意黄昏。
W020110729559030159789.jpg聆听木栈道上的山海清音" TITLE="环岛路 聆听木栈道上的山海清音" />
船桨群雕旁的垂钓者。
在古代,栈道原是在险绝处傍山架木而成的一种道路,在这种险路上走的多是将士、侠客、毒枭等。厦门人在海边修栈道,显然没什么雄心壮志,拉开的不过是打造宜居城市的大幕。
这条栈道一修就是六公里,从厦大白城海滨浴场开始,一口气修到了黄厝。从此,热爱大海的人不必在沙滩和礁石之间进退两难。
这是一条散步者的天堂之路。
左边是青山,右边是海水。
走在木栈道上,足音有悦耳的回响。这让我想起一个人,他叫郑愁予,多年前在厦门大学与他聊过天。“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我达达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郑愁予这首诗名字叫《错误》,这样美丽的错误最适宜发生在厦门海边的木栈道上。
通常,我的散步始于书法广场。这是临近曾厝垵的海滩,原本是潮涨潮落、平淡无奇的前沿阵地,附近至今还有碉堡兀自苍凉着,自从五年前建起书法广场,从福建各地送来奇石,在上面镌刻古今书法精品,我也才有了在此蹀躞、驻足、流连忘返的理由。偌大的书法广场上只摆了一尊雕塑,足见其隆重,他叫罗丹,不是有很多绯闻的法国雕塑家罗丹,而是有“福建省书法界宗师”之誉的罗丹。他于1983年仙逝,他的嫡传弟子我倒是认识不少,他们对恩师作品和人格的崇拜,常让我浮想和向往。如今,神马都是浮云,还有这样的师长让我们念念不忘吗?
过了书法广场,在圣妈庙的海边有几块大礁石,上面屹立着船桨群雕,红艳艳的,在蓝天白云之下,非常夺目!这是渔村曾厝垵的前世标志。周末的早晨,经常见到二三垂钓爱好者在这里挥动长竿,折腾绕线轮,然后默默地守望……
忽然想起手机里还保存着一个段子:“俺们刚吃上肉,你们又吃菜了!俺们刚娶上媳妇,你们又独身了!俺们刚想去城里,你们又到乡下建度假村了!俺们刚把青菜上的害虫灭掉,你们又爱吃虫子啃过的青菜了!……”
曾厝垵的渔民肯定会接上一句:“咱们不捕鱼了,你们又喜欢钓鱼了!”
沿着木栈道散步,不能只看近景,远景也得眺望一下。这一眺望就到了台湾。在过去,一眺望就涌出来一堆的乡愁,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漫步到音乐广场,坐在凉亭上小憩,恰好边上有钢琴诗人肖邦的头像石雕。肖邦的模样让我想起诗友鲁萍。鲁萍是鼓浪屿人,弹得一手好钢琴,他还擅长写音乐抒情诗,在后朦胧诗时代可谓独树一帜。不知为何他突然从《厦门文学》杂志辞职,下海从商去了,从此,诗歌和音乐的鲁萍不见了,后来连人也不见了。让喜爱他的亲友有痛失肖邦的唏嘘。
从音乐广场到白石炮台,要经过一条窄窄的白桥,桥下白浪翻腾,远方波平浪静。生命悲欢亦是如此,眼前的痛不欲生,未来回首时可能已经无迹可寻,恍若未曾发生。
世上再美的路都有尽头,然而,我不想走到尽头。每次漫步到白石炮台遗址,我都觉得够了,球已进洞,鱼已上钩,花已盛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