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倾城美味》序——十个哲学家顶不上一个美食家

(2009-08-28 14:32:36)
标签:

旅游

美食

《倾城美味》序——十个哲学家顶不上一个美食家 

《倾城美味》为《美味石榴裙》续集,今年9月在台湾出版,淘宝网有售。感谢晓坡兄为本书作序。

《倾城美味》序

十个哲学家顶不上一个美食家
■ 晓坡

  前些时候,读过一本有关哲学悖论的书。其中一篇讲到,一位素食主义者,遇上了一头经过基因改造的猪。这头猪厉害之处,在于能够说话;更厉害之处,在于它一生的梦想,就是想要牺牲于人类的餐桌上。也就是说,它一心一意只想被吃掉。在兴冲冲奔向屠宰场时,它早已向所有人倾诉过自己的理想。可是,在餐桌上,面对用它胴体做成的熏肉肠和肉卷,那位素食主义者就是无法动动刀叉。在逻辑上,素食主义者已经没有了理论基础,他没有理由不尊重这只伟大的猪,但实际上他就是反胃。悖论是,吃或不吃,都是错误。
  每次琢磨这个悖论,为遇人不淑的这只猪惋叹时,我就想起黄橙。此人是本地的名嘴,不是电视上那些扯淡的名嘴,是那种因为贪吃而有名的“名嘴”。他出了9本书,倒有4本是有关贪吃的经历。其它5本,可能也有一半与吃喝相关。
  这么说吧,他可以为一只美味的猪蹄,千里万里奔到墨西哥去。这样一个人,如果遇上了这只殷切热切急切的猪,我简直没法想象,会是怎样一番光景。
  一位最有资格的吃客,与一只史上最伟大的猪,也许会这样对话——
  猪:“那么那么那么,我的排骨你怎么安置呢?“
  黄橙:“你是要中国的吃法,还是德国吃法,或者是葡萄牙的、越南的、巴西的、非洲土著的?中国的有380种,葡萄牙的,我知道27种。还有,你喜欢胖厨师,还是瘦厨师?你喜欢美女吃你,还是小孩吃你?你喜欢刀叉还是筷子,或者干脆用手抓着?你喜欢放在中国八仙桌上,还是进入西班牙风格的餐厅里……”
  千万别嫌这个家伙啰嗦,我认识的这个美食家,在吃的讲究上,比这个场景细致十倍。
  一想到一头最了不起的猪,遇不上这样精妙的吃客,我就生气。所以,那本哲学书,我只读到这头猪的经历为止,大概是第15页。
  在我的心里,十个哲学家也顶不上一个美食家。
  这么说吧,如果有谁让我开列人生十大信条,我会在第二条列上:“认识两三个美食家。”在这一条之后,才是“为人要善良”、“不借钱给朋友”之类的老调调。
  美食家地位如此尊崇,除了因为我生于饥饿年代,大约是饿死鬼托生之外,是因为我一向认为,美食家体现了人类普遍缺乏的美德——分享的精神。一个真正的美食家,一旦遇上了好吃的,如果不是逢人就推荐,不是拉上一堆人去饕餮一番,估计会疯掉。
  一个真正专业的吃客,口味不但不刁钻,还很大众化。
  在朋友圈里,好吃的人颇多。比如,有一位朋友专吃一些冷僻的东西。有一年在乡下任职时,他的手下投其所好,到山洞里掏了一堆蝙蝠回来,剥皮红烧后,装在脸盆里大啖其肉。多年之后,他还经常咂嘴回味。
  另一位朋友,则号称从未遇上让他辣的东西。即便是那种让人喘不上气的海南小黄椒,他嚼起来也不动声色。他毕生的美食愿望,就是能真正辣上一回。
  这样的家伙,我认为,只能算是吃客中的异食癖或毒理家。比如,那位有名的辣叔叔,后来我听说印度有一种“断魂椒”,比普通辣椒的辣度高100万个单位,我就希望辣上他一下。后来又听说,美国有一位科学家提炼了一瓶辣椒精,是“断魂椒”辣度的几千万倍。这瓶举世无双的辣椒精,只要在整个泳池的水里放上一滴,然后再用一只筷子沾上一下,你的舌头就会立即感觉“像被锤子重重敲了一下”。我又希望,辣叔叔能碰上这只“锤子”。不能怨我心坏,实在是这位辣叔叔心狠,只要遇上他点菜,大家就得鼻涕一把眼泪一把。
  我认识的黄橙,就从不点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他擅长的是,在最普通的食材中,提炼味蕾的精细感觉。这就像最优秀的司机,往往善于慢慢穿行于闹市之中;最出色的哲学家,喜用最平淡的故事阐述真理一样。
  美食家中庸的另一个特征,是不能太有钱,也不能太没钱。一掷千金,天天山珍海味,吃燕窝像喝稀粥,吃鱼翅像捞粉丝,这样的人什么都能吃到,其实只是在吃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家里穷得叮当响,一块白水豆腐沾酱油,也吃得希里哗啦,只能说他有美食家的特质,要当美食家,先把肚子混饱再说。像黄橙,一个都市白领,无非是借助休假时间,天南海北游逛,他的“舌尖之旅”谁都能玩,只要你有一点闲有一点钱,有几分情调有几分骚动就行。
  美食家最大的本事,是能够调众口之难调。一般说来,召集一场成功的饭局,难度不下于一场中央全会,或者是一次国共论坛。会议地点如何,代表比例如何,都相当重要。如果“君住江之头,我住江之尾”,疲于奔命之后,谁还有胃口?比如,男三女五还是女五男三,就有点菜的不同;又比如荤多素少还是素少荤多,就更有讲究。这个荤素,指的是座中有无善说荤段子的吃客。如果围坐一圈的,有一半是闷嘴葫芦,这顿饭品质再好,也食之无味。
  “食色性也”,美食家之所以成为美食家,就是因为他能化色欲为食欲。按弗洛伊德的性本能学说,美食家的“利比多”(libido)可以长久停留在“口唇期”。当然,这“利比多”如果升华,就是像黄橙一样,一本又一本地写美食书,不会犯忌闹事,更不会惹老婆大人生气。
  我有一个朋友,也很知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的道理,一到吃饭时间,就到处招呼美女,没有美女他就不开饭。惟有一点赶不上黄橙,总是女多男少。男女搭配的比例,与荤素搭配的道理相当。这位老兄暴殄天物,把好好的饭局,搞成了“杰米扬的鱼汤”,实在是浪费了那些“美人鱼”。
  与黄橙共享过无数美馔佳肴之后,常常会生出一种幻觉,仿佛餐桌前坐着的这个家伙,是那童话中的花衣魔笛手。在笛声的逗引下,一支色彩斑斓的美食队伍,列阵在唇齿之间舞之蹈之,歌之咏之。其中的精妙,只有在他的引领下,才能看得懂,听得清。吃客当到这个境界上,天地间那些献身于人类的飞禽走兽、鱼虾蟹贝,应该不会委屈了吧。

  

晓坡其人:

 

  晓坡,媒体资深编辑,厦门最受欢迎的网络作家之一。
  身高八尺,天生一副好肠胃,对美食十分挑剔,厦门各大餐馆都怕他三分,为黄橙门下三百吃客之一。
  交游不广,却知音偏多;行路也少,却博闻天下;著述不多,却篇篇精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