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康氏家族:慈禧御赐“康百万”称号
(2020-08-26 17:58:49)
标签:
河南康百万历史收藏旅游 |
分类: 他山之石 |
有这样一个家族,400年时间里长盛不衰,祖孙12代都是富豪,至今家族的庄园仍完美矗立。这就是慈禧太后钦赐“康百万”名字的河南康氏家族。
由于宗族的关联,也由于仰慕的心情,2018年8月,我和荣贤一同前往河南省巩义市(原巩县)康店镇,亲眼目睹一直让康姓人敬仰的康百万庄园尊容。
远远望到庄园全景,一种震撼油然而生,庄园从山腰建至山顶,是典型的十七到十八世纪封建堡垒式建筑。庄园背依邙山,面临洛水,北凭黄河天险,南瞻嵩岳屏障,依山就势,居高临下,正如“金龟探水”。当我们面临庄园牌坊上“河洛康家”四个大字,导游的讲解充满由衷的敬佩:这座庄园,是主人去往台湾前,主动将其捐献给了人民政府,整个庄园才得以及时的保护并利用,让庄园跨越明、清、民国以致当下,400余年始终彰显着中原古典建筑的精髓,延续着豫商精神的脉博。我们这一代人对“地主”、“资本家”有一种特殊的认知,从小学课本里就开始对“刘氏庄园”、“牟氏庄园”充满了憎恨,虽然“康百万庄园”与他们同属中国三大庄园,我的内心还是由震撼变为了敬佩。
庄园始建于明朝中叶,明清之初,初见规模。逐步建成19个不同形式,风格迥异的建筑群。目前保留下来的有栈房区、主宅区、南大院、作坊区、康氏家祠等10个部分。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计有33个庭院,53座楼房,73孔窑洞,571间房舍。临街建楼房,靠山筑窑洞,濒河设码头,据险垒寨墙。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建筑理念。既保留了黄土高原居民和北方四合院的形式,又吸收了江南园林和军事堡垒建筑的特点,融南方之古朴幽雅与北方之粗狂厚重于一体。
康氏家族一开始时并不是从事经商的,而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依靠着种地为生。直到康氏家族的第六代康绍敬开始从商,康绍敬从小就十分的热爱学习,后来也是一举高中,成为了明朝的管理地方交通还有盐务方面的官员。
在明朝的时候,手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国的造船业有了很大的进步,所以有一些人想要利用水运赚钱,康绍敬作为管理交通的官员,自然也是发现了商机,所以康氏家族也开始进行起了运输业。当时,商户也可以介入盐业,加之康绍敬管理盐务,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很多的方便,所以康氏家族就开始了水运贩盐。
后来,康氏家族条件变好,后人也有了越来越好的读书学习条件,所以康氏家族进入官场的人也是越来越多,在经商的道路上也是顺风顺水,垄断了陕西地区的布市,甚至还接手了一些军需品订单。
康氏家族通过经商完成了资本的积累,在康氏家族最繁荣的时期,有人写过这样一话:“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
在繁荣时期的康氏家族拥有很多的土地,和著名的富豪沈万三、阮子兰一起被大家称为是“三大活财神”。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喜欢追求安稳,所以一直有着买田置地,修建庄园的传统,康氏家族也不例外,在最富有的时候,康氏家族修建了如今在河南的康氏大庄园。
康氏庄园不光很大而且很美,是一座集"古、大、雅、美"于一体的恢弘建筑群,更是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从康氏庄园的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古建筑的美感,更多的是康氏家族的财富,要有多少的财富,才会修建出来这样的庄园。
“康百万”并不是康氏家族中的一个人名,而是整个康氏家族的名称,而且“康百万”这三个字还是慈禧太后御赐给康氏家族的。
康氏家族虽然十分的富裕,但是并没有参与到政治当中, 所以并不被朝廷重视,而且朝代的兴亡也会影响商业的发展。
慈禧太后看到康氏家族修建的行宫还有数百万的捐献十分的开心,就给康氏家族取了一个名字“康百万”,这也就是康百万家族的由来了。
在社会大背景下,康氏家族也逐渐没有了生意,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哪怕是走了下坡路,康氏家族积累的资产也是够族人生活很多年了。但是族人哪能看着祖祖辈辈的商业江山就此结束,在他们心中,祖先的商业江山是最重要的,所以他们一定要守住这个江山。首先就得让朝廷重视,通过朝廷再次东山再起。
中国从古至今有许多像康氏家族一样的富豪家族,但是这些家族都是昙花一现,创业容易守业难,先祖通过创业致富,但是却对后辈疏于管教,最终后辈败光了家产,整个家族就此结束。
但是康氏家族却传承了400年,祖孙12代都是富豪,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定律,没有出现有不良风气的后代,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良好的家风。
康氏家族十分重视对于后世子孙的教育,成有勤俭败由奢,虽然家族十分的富有,但是他们仍旧教育后代要勤俭节约,不能浪费,而且康氏家族还有一个祖训,就是不论做什么都要“留余”。“留余”两字刻在了康氏庄园的一个牌匾上,时刻的提醒着子孙后代,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留有余地。
正是因为有良好的家风的指引,所以康氏家族的子孙后代一直都践行着“留余”的思想,勤俭节约,遇事留有余地,所以康氏家族辉煌了12代。到了康氏家族第十三代的时候,因为社会十分的动荡,经商艰难,所以第十三代传承人只能看着康氏家族没落,没有办法力挽狂澜的他选择了轻生。康氏家族的辉煌也就到此结束了。
德国有句谚语说:“创造, 继承,毁灭”。这和中国古语“富不过三代”意义很相似,想体现的就是第三辈人身上将会毁掉先祖留下来的财富。这两句话看似简单,却是真正的豪门定律。但河南康氏家族却成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