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学习 |
分类: 随风飘想 |
标签:
河南康百万历史收藏旅游 |
分类: 他山之石 |
有这样一个家族,400年时间里长盛不衰,祖孙12代都是富豪,至今家族的庄园仍完美矗立。这就是慈禧太后钦赐“康百万”名字的河南康氏家族。
由于宗族的关联,也由于仰慕的心情,2018年8月,我和荣贤一同前往河南省巩义市(原巩县)康店镇,亲眼目睹一直让康姓人敬仰的康百万庄园尊容。
远远望到庄园全景,一种震撼油然而生,庄园从山腰建至山顶,是典型的十七到十八世纪封建堡垒式建筑。庄园背依邙山,面临洛水,北凭黄河天险,南瞻嵩岳屏障,依山就势,居高临下,正如“金龟探水”。当我们面临庄园牌坊上“河洛康家”四个大字,导游的讲解充满由衷的敬佩:这座庄园,是主人去往台湾前,主动将其捐献给了人民政府,整个庄园才得以及时的保护并利用,让庄园跨越明、清、民国以致当下,400余年始终彰显着中原古典建筑的精髓,延续着豫商精神的脉博。我们这一代人对“地主”、“资本家”有一种特殊的认知,从小学课本里就开始对“刘氏庄园”、“牟氏庄园”充满了憎恨,虽然“康百万庄园”与他们同属中国三大庄园,我的内心还是由震撼变为了敬佩。
庄园始建于明朝中叶,明清之初,初见规模。逐步建成19个不同形式,风格迥异的建筑群。目前保留下来的有栈房区、主宅区、南大院、作坊区、康氏家祠等10个部分。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计有33个庭院,53座楼房,73孔窑洞,571间房舍。临街建楼房,靠山筑窑洞,濒河设码头,据险垒寨墙。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建筑理念。既保留了黄土高原居民和北方四合院的形式,又吸收了江南园林和军事堡垒建筑的特点,融南方之古朴幽雅与北方之粗狂厚重于一体。
康氏家族一开始时并不是从事经商的,而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依靠着种地为生。直到康氏家族的第六代康绍敬开始从商,康绍敬从小就十分的热爱学习,后来也是一举高中,成为了明朝的管理地方交通还有盐务方面的官员。
在明朝的时候,手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国的造船业有了很大的进步,所以有一些人想要利用水运赚钱,康绍敬作为管理交通的官员,自然也是发现了商机,所以康氏家族也开始进行起了运输业。当时,商户也可以介入盐业,加之康绍敬管理盐务,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很多的方便,所以康氏家族就开始了水运贩盐。
后来,康氏家族条件变好,后人也有了越来越好的读书学习条件,所以康氏家族进入官场的人也是越来越多,在经商的道路上也是顺风顺水,垄断了陕西地区的布市,甚至还接手了一些军需品订单。
康氏家族通过经商完成了资本的积累,在康氏家族最繁荣的时期,有人写过这样一话:“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
在繁荣时期的康氏家族拥有很多的土地,和著名的富豪沈万三、阮子兰一起被大家称为是“三大活财神”。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喜欢追求安稳,所以一直有着买田置地,修建庄园的传统,康氏家族也不例外,在最富有的时候,康氏家族修建了如今在河南的康氏大庄园。 康氏庄园依山傍水,可谓是修建在了风水宝地之上,也是几大著名的庄园之一。康氏庄园的占地面积很大,修建的十分气派,在庄园里面,不仅仅只有住宅,还有许多的供族人娱乐的休闲区。
康氏庄园不光很大而且很美,是一座集"古、大、雅、美"于一体的恢弘建筑群,更是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从康氏庄园的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古建筑的美感,更多的是康氏家族的财富,要有多少的财富,才会修建出来这样的庄园。
“康百万”并不是康氏家族中的一个人名,而是整个康氏家族的名称,而且“康百万”这三个字还是慈禧太后御赐给康氏家族的。
在晚清时期,社会动荡,慈禧太后逃难到了西安,众所周知,慈禧太后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很高,所以她在逃难的路上非常不适应,因为马车一路颠簸,而且食物也不能满足慈禧太后的高要求。康氏家族的大家长看到了这个机会就给慈禧太后修建了一所行宫,还通过太监李莲英捐献了数百万的康氏家族的家产给慈禧太后。
康氏家族虽然十分的富裕,但是并没有参与到政治当中, 所以并不被朝廷重视,而且朝代的兴亡也会影响商业的发展。
慈禧太后看到康氏家族修建的行宫还有数百万的捐献十分的开心,就给康氏家族取了一个名字“康百万”,这也就是康百万家族的由来了。
在社会大背景下,康氏家族也逐渐没有了生意,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哪怕是走了下坡路,康氏家族积累的资产也是够族人生活很多年了。但是族人哪能看着祖祖辈辈的商业江山就此结束,在他们心中,祖先的商业江山是最重要的,所以他们一定要守住这个江山。首先就得让朝廷重视,通过朝廷再次东山再起。
中国从古至今有许多像康氏家族一样的富豪家族,但是这些家族都是昙花一现,创业容易守业难,先祖通过创业致富,但是却对后辈疏于管教,最终后辈败光了家产,整个家族就此结束。
但是康氏家族却传承了400年,祖孙12代都是富豪,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定律,没有出现有不良风气的后代,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良好的家风。
康氏家族十分重视对于后世子孙的教育,成有勤俭败由奢,虽然家族十分的富有,但是他们仍旧教育后代要勤俭节约,不能浪费,而且康氏家族还有一个祖训,就是不论做什么都要“留余”。“留余”两字刻在了康氏庄园的一个牌匾上,时刻的提醒着子孙后代,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留有余地。
正是因为有良好的家风的指引,所以康氏家族的子孙后代一直都践行着“留余”的思想,勤俭节约,遇事留有余地,所以康氏家族辉煌了12代。到了康氏家族第十三代的时候,因为社会十分的动荡,经商艰难,所以第十三代传承人只能看着康氏家族没落,没有办法力挽狂澜的他选择了轻生。康氏家族的辉煌也就到此结束了。
德国有句谚语说:“创造, 继承,毁灭”。这和中国古语“富不过三代”意义很相似,想体现的就是第三辈人身上将会毁掉先祖留下来的财富。这两句话看似简单,却是真正的豪门定律。但河南康氏家族却成例外。
标签:
小长假旅游董子公园景县图片 |
分类: 原创摄影 |
无意间听说德州市的邻居河北省景县建了董子公园,我立马驾车前往。虽说是河北省的公园,可从出家门到景县董子公园大门,只需半个小时。
近邻县市新建董子公园,从心底高兴,绕园一周,兴奋不已,景县董子公园,规划设计恢宏大气,水系宽广,布局别具一格。只是,该公园酿成于2014年,建成于2015年。眼下,公园内的树木还没有从移栽的休眠中完全苏醒,大片草坪满是刚刚落地的痕迹。其园中核心内容与德州董子文化街大同小异,只是比德州董子文化街少了一条仿古的商业街和读书台。
山东省德州市与河北省景县自古地土相连,沿一条古运河隔岸相望。德州市于十年前开发建设了“董子文化街”、“长河公园”、“三策固本牌坊”、“董子读书台”、“董子雕像”以及“三年不窥园”等文化、休闲等景观设施。极大的丰富了德州市民的休闲文化和娱乐消遣空间。
董仲舒的故里,最早记载于司马迁的《史记》一书,称:“董仲舒,广川人也”。有资料在括号注明:“广川”为隋之前对今山东“德州”的旧称。
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名垂千古的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生前做梦也不会想到,后人竟会为他的出生地而争论不休。尤其是随着中央电视台2005年开篇大剧《汉武大帝》的热播,董仲舒故里之争逐渐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通过“名人效应”提高当地知名度、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急切心情世人可以理解。同时,争论也活跃了学术气氛,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物保护。
有专家们指出,名人之争最重要的是发扬相关的传统文化。各地考据领域的学术之争,不应引发“地盘”之争,而应该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屏弃争论中的“铜臭味”,使之成为一种提高文化品位和扩大社会影响的措施,成为一个经济文化圈,促进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
官员争,文人争,百姓不争。官员争业绩,文人争名誉,百姓要的是实惠。”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用流传已久的典故来比喻如今名人故里相争的景象有点不恰当,但还是很贴切的,因为,渔翁正是当下百姓的代表。
标签:
秫秸花摄影儿童节休闲 |
分类: 照片故事 |
时下的“六.一儿童节”,已不再只是孩子们的节日。孩子们欢呼雀跃,大人们几天前就筹划着带孩子去哪里玩、给孩子买什么、陪孩子一起吃什么。年近花甲两鬓霜白的我,看着小孩大孩都快乐着,不由得勾起自己儿时的记忆。我喜欢拍花,也喜欢养花,尽管有着什么花也能养死的水平。回想小时候见过什么花?想来想去,唯一就是老院窗前那几棵秫秸花。
是的,就是那几棵秫秸花,给光秃秃的院子增添了几片绿色 ,为土坯房涂上了几朵艳丽。
秫秸,就是高粱的秸秆。生产队里每年都种一块高粱。青黄不接的月份里,队里的牛饿的都快拉不动车了,队长就派社员劈高粱叶来喂牛,说是劈了高粱叶,高粱才会长得更高。后来才知道,那都是穷逼出来的法。自留地里多少都会种些高粱,不为的吃,就为收了秫秸打成箔,夏天热的在屋里睡不着觉时,就会把箔铺在天井里,一家人睡在上面。高粱穗去了粒,都绑成炊箸,锅里越是没有好饭食,用的炊箸就越多。秫秸上边的挺杆用处更大,奶奶用它钉成锅盖、穿盘、箅子,还有针线簸箩、烟灰簸箩。我总会偷偷用奶奶的挺杆,过年时,扎成灯笼,夏天,劈下席蔑编成蝈蝈笼子。
可能秫秸见的多了,也不把秫秸花当花看了。
秫秸花名字土,可有着很强的恋旧情节。家穷的只剩四个旮旯,只要它安了家,就年复一年呈现着它的美丽。主人可能忽略了这位老朋友的存在,跟着春天的脚步,它顽强的顶破一身的泥土,露出翠绿的肢体,伸展开毛茸茸的枝杈,大地一片绿荫时,它竟姹紫嫣红,亭亭玉立了。
秫秸花美丽,却耐得住寂寞。不管在墙根下,窗台前,还是在影壁后,它都依自己的性格成长着,艳阳天里不卑不亢,阴雨天里笑脸依然,蜂蝶相约而至,它大大方方的献出自己的花蕊,客人近前,它脉脉含情与你对视,张着嘴巴好像有说不完的心里话。太阳走了,星星来了,它仍然保持着自己的仪容仪表。大概它从心底就反感芙蓉花的做派,有人看见了就打扮的花枝招展。人看不见时就打焉偷懒。
看似孤独寂寞的秫秸花,却有着一个庞大的家族。深红的、浅红的、肉红的、月白色的、浅黄色的、藕荷色的……。重瓣的,单瓣的,有的天生身材苗条,不论从哪个角度欣赏,都是一幅美人坯子。有的丰满充盈,但风韵独具,怎么看都悦心养眼。
也许,庄户人习惯了直呼小名,叫声蛋子、土子、狗剩子,比招呼大号张三李四更亲,更响亮。人们压根就不知道秫秸花还有个学名叫蜀葵。可人家的老祖宗原产于四川,“蜀葵”才是秫秸花的小名,咱们这里叫秫秸花,算是别名了。
正当所有儿童小伙伴们争先恐后描述自己的“中国梦”之时,秫秸花胸有成竹,因为它的花语早已榜上有名:梦。
标签:
莺萝五星花摄影休闲 |
分类: 原创摄影 |
茑萝,俗称五角星花、狮子草。原产墨西哥,又名密萝松,茑萝之名何来? 《诗经》云:“茑为女萝,施于松柏”,意喻兄弟亲戚相互依附。茑即桑寄生,女萝即菟丝子,二者都是寄生于松柏的植物。茑萝之形态颇似茑与女萝,故合二名以名之。
莺萝,上着数朵五象星状小花,颜色深红鲜艳,除红色外,还有白色的。花期从7月上旬至9月下旬,每天开放一批,晨开午后即蔫。
各种茑萝是按照叶片的形状起名的,如叶片似羽状的叫羽叶茑萝。用于观赏的主要种类有
茑萝种类(3张)羽叶茑萝、槭叶茑萝和圆叶茑萝等。羽叶茑萝别名茑萝松、绕龙花、锦屏风等;槭叶茑萝别名大花茑萝、大红茑萝、掌叶茑萝、红五星等圆叶茑萝别名橙红茑萝。
茑萝全株均可入药,有清热解毒消肿的作用。对治疗发热感冒、痈疮肿毒有一定的效果。
http://s16/mw690/48947c94tx6CvUEpwmz6f&690
http://s6/mw690/48947c94tx6CvUEDD2l35&690
http://s6/mw690/48947c94tx6CvUEOgi955&690
http://s12/mw690/48947c94tx6CvUFbslZbb&690
http://s15/mw690/48947c94tx6CvUFlBj8de&690
http://s9/mw690/48947c94tx6CvUFK8R2d8&690
http://s1/mw690/48947c94tx6CvUFUxXO90&690
http://s7/mw690/48947c94tx6CvUG44No46&690
http://s14/mw690/48947c94tx6CvUGedA1dd&690
标签:
丁冬水库德州心路历程风光晚霞 |
分类: 原创摄影 |
当年,德州地区行署因水库选址定于德州陵县的丁庄乡东部,所以工程名称做丁东水库,建成后有意作为德州的一个旅游景区,故又叫得月湖。在水库西南角建一酒店,对外叫得月楼大酒店。库区总面积8.5平方公里。当时的丁庄乡共有33个村庄,涉及水库占地的就有17个村庄,为了避开村庄拆迁,所以水库的设计平面形同一只袜子。水库蓄水面积7平方公里,设计最大蓄水深7米,总库容五千万立方米,年调蓄力一亿立方米。黄河水经潘庄引黄干渠、马颊河、小庄沟入库,然后,通过地下管道把库水送往向德州市城区和华能德州电厂。水库于1993年10月动工,1997年10月竣工。时任市委书记莫振奎题写了库名。
水库围坝总长 8927米,坝顶高程 25.0米,顶宽7米,边坡1:3;隔坝总长 978米,顶宽 10米。设有入库泵站、出库泵站、供水管线、泄水闸和截渗沟工程等。
库区引植了樱花等树种,库水浩渺洁净,波光荡漾,内地人登临水库堤坝,恍惚有一种置身大海的感觉。
由于库区水阔、林密、人稀鸥鸟成群,库外碧树连天。并有植物观光园、垂钓中心、狞猎场、野味餐厅、珍禽基地等。但不允许游人进入湖区。
近日,水库管理处又请来微山湖的专业捕鱼队伍,一年一次的库水捕鱼马上开始了。到时候,20——30多斤的大鱼,以及德州市民喜爱的河汊鱼(学名:花鱼骨)就要出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