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清卧龙峪举行文殊院开始动工典礼法会

(2012-08-14 12:19:35)
标签:

原创照片

法会

卧龙峪

释园智

法师

分类: 旅游见闻

    卧龙峪生态风景区位于济南市长清县万德镇。南邻泰山,北依灵岩寺,紧靠104国道,处在山东省“山水圣人”黄金旅游线上。

  卧龙峪风景区依偎在齐长城脚下,自然风光优美,沟谷幽深,纵横交错,怪松奇石遍布,四周山峰峭壁环绕,植被茂密,四季长青,潭瀑溪流常年不断。步入山林,深处生长着名贵的中草药:人参、何首乌、黄芩、灵芝等。

  八月十一日上午,由上元下至大和尚主持的卧龙峪文殊院修建动工典礼法会在这里举行。

   

法会,为佛教仪式之一

    又作法事、佛事、斋会、法要。乃为讲说佛法及供佛施僧等所举行之集会。即聚集净食,庄严法物,供养诸佛菩萨,或设斋、施食、说法、赞叹佛德。

    后汉时即有皇帝行斋会之事。历代三宝纪卷四载,光和三年(180),后汉灵帝于洛阳佛塔寺饭诸沙门,悬缯烧香,散花燃灯。或设会讨论佛义、讲经等,以达祈福增慧之目的。斋请僧侣之法会称为千僧会、万僧会。南朝梁武帝中大通元年(529),于同泰寺设救苦斋;中大通五年,又于同泰寺设无遮大会,帝亲自讲金字般若经。此外,行于我国之法会尚有水陆会,即设斋食供养水陆有情之法会;梁武帝时,始行于金山寺。放生会,乃由他处买进受捕之鱼鸟牲畜,于三宝前为其说法,授三皈五戒,再放之于山野沼泽、泉池河水,此即放生会。华严会,乃讲赞华严经之法会。盂兰盆会,即于每年七月十五日,以百种物供养佛法僧三宝,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狮子会,九月重阳,诸僧皆坐狮子座,作法事讲说。此外,据荆楚岁时记龙华会条载,四月八日诸寺各设斋,以五香水浴佛,以为弥勒下生之征,称为龙华会。

    此次法会,则是上元下至大和尚为在卧龙峪修建文殊院而特意举办的。

  http://s15/middle/48947c94hc72027d12f2e&690

 

在卧龙峪修建文殊院 释圆智大和尚亲自选定          

    在卧龙峪修建文殊院,是(上)圆(下)智(释圆智)大和尚亲自选定的。因为从高空俯瞰卧龙峪,六座山头神似一朵偌大的莲花,这对和尚来说,是绝好的吉祥地形。恢复修建的文殊院,建设规划包括:牌楼、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三圣殿、藏经楼、观音殿、方丈殿、祖师殿、地藏殿、斋堂、僧人府、居士院等。总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计划2013年5月竣工。

    释圆智法师1924年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山豆村。6岁在南山寺含魁老和尚剃度。12岁至15岁在天津大悲院等池老和尚处修苦行3年。1937年至1947年在青岛湛山寺佛学院。1947年去香港弘法,1960年创立香港北角文殊院,任住持。1980年至今,在加拿大多伦多文殊院担任住持。圆智法师出家庙属临济派,后跟随棪虚老法师学天台宗,现担任香港僧迦联合会常任法务主任、香港湛山寺永久董事,美国佛教会名誉董事。

 

http://s6/middle/48947c94hc760a1a4ad35&690

   

和尚为什么必须剃光头?

     我们看到,凡是和尚,都是光头。可为什么和尚必须剃光头呢?这在佛教中叫做剃度。
    公元前5世纪,在尼泊尔和印度交界的一个释迦族部落里,王子乔达摩·翻达多离家修行,7年后觉悟成佛,开始在恒河流域布教,广收门徒。佛教认为世界是虚幻的,人生是苦难的,只有断除一切烦恼修行成佛,才能达到永恒的幸福。佛祖释迦牟尼最初对迦叶等5人说法时,亲手为他们剃去了头发,表示接受他们做自己的弟子。和尚剃发有三重含义,一是按佛教的说法,头发代表着人间的无数和烦恼和错误习气,削掉了头发就等于去除了烦恼和错误习气;二是削掉头发就等于去掉人间的骄傲怠慢之心;去除一切牵挂,一心一意修行。在我国古代,人们把头发看得十分重要,认为头发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必须保护好,不能有损害,否则是对父母的不敬。而佛教要求断除这些无谓的亲情牵挂;三是为了区别印度其他的教派教徒。当时的印度,教派林立。可人们一见到剃光头的就知道是佛教徒了。后来剃头就成了加入佛门的一种仪式。
    佛教刚刚传入中国时,其他仪式还没有发展起来,所以只要剃掉头发,披上类似袈裟的粗布衣服就可以当和尚了。

http://s7/middle/48947c94hc720cf7010c6&690

  

信佛到底是为了什么?

 

    参加此次法会的信徒很多,人们对此有些迷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信佛?我在这里不妨讲一个故事: 有一个物理学家在市场上宣扬无神论,他说完后,旁边的一位老妇问:“先生,你刚才说的我都认同.不过我想问一下,若世界上没有神,那我信神,我也因对神的虔诚而快乐,请问我失去了什么?”
    物理学家想了想,回答:”什么也不曾失去.”
    老妇又问:”倘若世界上真有神,但我不信,那我又失去了什么?”
    物理学家无言以对.

    信佛到底是为了什么?一位信徒这样说:刚开始的时候,也就是我信佛的初期,是受奶奶的影响,她老人家吃斋念佛几十余年,现在已近八十岁高龄。她对我说,佛就是如来佛,佛就是佛菩萨,比如观世音菩萨、弥勒菩萨等。那时,在我的印象里,“佛”就是一类善良的神仙,他们拥有无限的法力,只要你笃信佛,就能得到佛的相助,事事如意。

    佛的本意是一切的善,是圣贤、智慧的化身,在我眼里,佛就是那些具有大智慧、通晓事理、了生脱死、品格高尚、自觉觉人的人,而不是神通广大、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的人。由于他们心性高洁,处事泰然,淡化得失,故很少有烦恼。

    第一,信佛可以修心。谈到修心,首先要搞清楚是什么心?有哪些心?儒家说:“有人心,有道心。”佛说:“心为恶源。”又说:“是心是佛,是心和佛。”由此可知,心有两种:心为恶源的心是妄心、是人心;能够作佛的心是真心、是本心。通过吃斋念佛,不管是持名念佛、观像念佛还是实相念佛,我们都在守住善心,摈弃妄心,“愿修一切善,愿除一切恶”,让我们的心性更善。

    同时,常年念佛的人,能够很容易地制止住内心的浮躁和不安,较之于普通大众,更能心平气和。

    第二,信佛可以让你放下一切,从容面对每一天。有这样一个佛门公案:有一天,一老一小两个僧人外出化缘。当他们来到河边时,发现有位少女望着湍急的河水欲渡而不能。于是,老僧人便上前将少女背过了河。事后,小僧人问老和尚:“您老明知不近女色乃佛家戒律,又怎能将她背过河呢?”老和尚没作正面回答,而是反问小和尚:“我早就将她放下了,你怎么还放不下来呢?”

    第三,信佛可以让人转迷成悟,离苦得乐。世人因为有贪、嗔、痴三念,往往会陷入自己构建的漩涡之中,吃苦受累,浑浑噩噩。同时,众生都要经历人生的“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摆脱不了六道轮回,都期盼着能够了生脱死、离苦得乐。

    第四,信佛可以让人更加智慧,找到真如本性。何谓“真如本性”?真如本性就是佛教常说的“一心”,就是你本来就有的心性,也就是如来藏性,也就是佛性。而你的佛性,就是你的智慧和觉悟。

    信佛才能成为觉悟者、智者,对一切事、一切道理都得清楚明白。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佛无一不知,无一不晓。拜佛的目的,是为了身体健康,开启智慧,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安定,是福慧双修的好方法。 

http://s4/middle/48947c94hc7204cdbd913&690

 

 

官员可以礼佛吗?

    一般法会上都会出现一种尴尬现象,就是按照法会议程,所有出席的人员,不论信众还是官员,都应该参与随僧礼佛仪式。作为信徒,这个仪式是非常荣幸和神圣的,求之不得,进行当中真的五体投地。可出席法会的官员,可以慷慨陈词的大讲如何制定优惠政策,支持修建寺庙,如何利用修建寺庙繁荣旅游等等,可临到礼佛这个环节,官员们就会躲躲闪闪、扭扭捏捏,使隆重肃穆的现场出现滑稽一幕。尽管很多官员经常悄悄跑到寺庙里虔诚的烧香磕头,以求仕途顺利,官运发达。为何会在一个公开、合法的场合里,就显得这样虚伪呢?

    依我之见,信佛自由,信佛与爱国不冲突。何况在法会上随僧礼佛是对僧人,对宗教的一种尊重,有何不可以呢?

http://s7/middle/48947c94hc720514cc6b6&690

 

   

   撒净水

    法会进行中,有和尚过来为所有人挥撒净水。
    有杨枝净水赞文曰:杨枝净水 遍洒三千 性空八德利人天 饿鬼免针咽(福寿广增延) 灭罪消愆 火焰化红莲 南无清凉地菩萨摩呵萨

    杨枝即是杨柳枝。杨柳有两种:一种是垂柳,另一种叫著水柳,垂柳和水柳有什么分别呢?水柳较属杨称杨柳;垂柳较属柳称垂柳。杨柳的树心向上,垂柳的枝则向下。在印度,杨柳枝是送贵客最重要的礼物之一。印度人送柳枝给客人,表示诚恳之意。所以印人用杨柳枝送客,有恳切祝人健康延寿的意思。为什么呢?杨枝送人刷牙,可保牙齿清洁,不令腐蛀,牙齿坚好,饮食定量,消化良好,身体便少受疾病侵袭,自然健康。

    在请佛的杨枝净水赞中用杨柳枝洒水包含著三种意义:一、每天早晨起床嚼杨枝,使口齿清净,然后再供佛拜经,表虔敬佛陀的意思;二、杨枝心向上,示菩萨精进修道,以求证得至上佛果;杨柳叶向下垂,示菩萨虽欲勤求佛道,但仍念念不忘垂慈救度苦难众生;三、观音菩萨手执柳枝能除众生三灾八难,化五浊恶世成净土之乡。

   

为什么和尚诵经非要敲木鱼呢?

    法事当中当然少不了诵经,诵经当然少不了敲木鱼。为什么和尚诵经非要敲木鱼呢?木鱼是佛教的重要“法器”之一,古时候称为它为“木鱼鼓”、“鱼鼓”,或者是“鱼板”。 
   “木鱼”的由来,有一种传说,从前有一位比丘,因为他违背了师父的教诫,下一世便转生为鱼类。那条鱼在背上生了一棵树,於风涛激荡的时候,痛苦难忍,一至於流血。后来他的师父从海上经过,怜悯他所受的痛苦,就为他启建了一场水陆法会。所谓“水陆法会”,就是供养“四圣”、施济“六凡”的“无遮法会”。那位有罪的比丘仰仗那一场“水陆法会”的功德利益,才得以脱离了鱼身。他的师父依照罪僧的遗言,把他身上的那一棵树,刻成了鱼的形状,悬挂在寺院里,用以警示僧众们。

    另外,据百丈清规注和佛教仪式须知这两种典籍说:“相传:鱼类目不阖睛,昼夜常醒;所以佛门中,就用木料雕刻成鱼的‘木鱼’,在赞诵时敲击它,以便警惕大众不要昏沉懈怠。”

其实,和尚敲木鱼原不是用以警戒自己,而是警醒木鱼。它的起源,与7千年前的一次海侵有关。《汤问》是海侵的产物。人们既然把沧海横流归罪于鳌鱼的失职和禺强的管束不严,于是就仿鱼雕木,来象征鳌鱼,并请那谈空说无的和尚,朝朝暮暮地敲打它,使它常备不懈,防止被钓。这就是和尚敲木鱼的原始象征意义;

                     http://s8/middle/48947c94hc72054882187&690
   

什么人叫居士?

    在法会上,除了光头和尚,更多的是居士们。居士则是那些受过“三归”、“五戒”者家教佛徒。男居士称优婆塞,女居士称优婆夷。

    据说,释迦牟尼在鹿野苑附近传教时,婆罗奈城的一位长者——俱梨迦的儿子耶舍,因厌倦奢侈豪华的生活,深夜逃到鹿野苑,请求释迦牟尼帮他解脱苦恼。释迦牟尼听到耶舍的苦恼与自己当太子的时候相似,都是厌倦现在的生活,就十分同情,将他收为弟子。而这时,耶舍的父亲——俱梨迦寻找儿子到了佛陀处,佛陀向他讲了佛理:富贵并不可靠,人生最宝贵的是觉悟。俱梨迦受了佛的启示,也想出家,但又恐家业又无人管理。佛陀教导说,信仰佛法不必一定出家。于是便收俱梨迦为第一个在家的佛弟子,称为优婆塞,就是指居家修道的居士。俱梨迦成为“优婆塞(居士)”之后,请佛陀到他家讲学。释迦牟尼在俱梨迦家中时,对耶舍的母亲宣讲了佛法,耶舍的母亲愿意当释迦牟尼的信女,过佛化的家庭生活。于是佛陀收她为第一个优婆夷,意为清信女,汉译女居士。佛陀说过,在家修行的优婆塞和优婆夷,如果遵守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妄语、不饮酒这五戒,就同佛的其他弟子一样了。

http://s1/middle/48947c94hc72060179c10&690
   

释圆智大和尚意欲圆寂卧龙峪

    释圆智和尚决定在卧龙峪修建文殊院,除了在此弘法外,还将卧龙峪选为圆寂之地。你看下面照片里,那尊大佛身披袈裟安睡在苍翠的山顶之上,是多么的如意安详!
http://s3/middle/48947c94hc720683d6542&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陪你慢慢变老
后一篇:德州金荷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