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变局 中国应果断迈出下一步
(2009-04-07 13:23:35)
标签:
国际货币财经 |
分类: 经济大势 |
【本周视点】
●本报评论员
自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来,全球确定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1971年美元危机促使美国宣布美元与黄金挂钩的制度失效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告破产。由于缺少黄金储备的约束,美联储不断印钞,导致全球美元流动性泛滥。
二战后,随着日本的迅猛发展,日元一度坚挺,尝试挑战美元,但由于资产泡沫崩溃,日元在美元面前败下阵来;1999年欧元推出,不断壮大,但十年来,美元仍然独大,压倒欧元。
几十年来,美国一方面依靠美元强权掌握全球金融霸主的地位,另一方面又由于过度金融创新,导致金融监管不力,引发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后,美元信用受到重创,美元由盛向衰似已成定局。
事实上,早前的G20财长会议和金砖四国财长会议都未提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议题。但是,3月18日,美联储出人意料地启动印钞机,决定回购3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引发了此次“货币战争”。由于中国的介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遂成主流舆论导向。
一直以来,在重大国际性会议上,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一直在发达国家制订的游戏规则内进行规定动作,缺乏议题主导权和影响力。此次G20峰会,中国的货币体系改革建议突破了这一规则,这在中国和发展中国家,都是头一遭。
进一步看,中国的货币体系改革建议抛出背后有着一个宏大而深刻的全球经济背景。即自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后掀起的全球化浪潮在此次金融海啸阻挡下正在退潮,过去7年以来“中国生产、美国消费”的全球经济增长模式正在转型。
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但是正在发生的是——全球化倒退,全球贸易继续萎缩,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日渐盛行。美国为刺激国内经济而不顾全球通胀,滥发美钞,导致美元持续贬值,引发中国等外币持有国财富缩水。
未来,美元的式微,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乃大势所趋,这符合金砖四国(中、俄、印、巴)和德法等欧盟国家的长期利益,同时将深远地影响未来全球经济格局。在此背景下,中美之间的经贸合作和角力实际上将主导未来经济的走向,以及未来全球经济模式。
中国已经果断迈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重塑全球经济增长模式的万里长征第一步,未来,应该果断迈出第二步、第三步。
第一、从短期来看,要高度关注美联储后续的货币政策,准备面临美元持续下跌,保证我国外储资产安全的应对方案。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量达到7400亿美元,是美国最大债主。美联储的任何一次定量宽松操作,将会损及中国多年积累的财富。中国应该战略性停止增持美国国债,推进美元资产的多元化,转而配置股权资产,如能源和金融股权资产,购买石油、铁矿石等战略性资产。中国应该继续联合沙特等债权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德国等欧盟国家,敦促美国自律,停止滥发货币。
第二、积极推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提高发展中国家在该组织中的发言权和投票权;同时推动中国与东盟的区域货币金融合作,促使人民币逐步建立区域主导货币地位,加快人民币国际化。
第三、从中长期来看,中国还是要启动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转变增长方式,改变过去出口主导推动的经济增长方式。中国此次落入美元“陷阱”,表面原因是外储增加太多,只能被迫不断购买美债;但是根本原因还是经济失衡,过度依赖出口,积累了大量贸易盈余。中国应该加快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型,从一个出口大国转变为内需大国,特别是消费大国。若此,让人民币真正坚挺起来,才能最终改变国际货币体系,重塑全球经济增长模式。
(来自: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