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产经/公司果品经济人成都 |
分类: 要闻 |
做了20多年农妇的张英不久前有了自己的名片,上面印了个时髦的名称:果品经纪人。这5个字对张英来说,意味着每月近万元的收入。
这样的果品经纪人在成都龙泉并不少见。
农妇“升级”成经纪人
成都龙泉是我国西部著名的“水果之乡”,当地的乡亲们一到葡萄、桃子等丰收的季节,就祈祷今年能卖个好价钱。但随着水果大量上市,价格不断跳水,大多数家庭尽管日夜劳作也只能勉强换来个温饱。
自从加入了当地的果业妇女合作社后,张英就当起了“果品经纪人”,组织当地农妇到地里采摘水果,采摘后立即运到冻库,随后经过统一包装发往全国各地。一名普通农妇在合作社从事水果采摘和包装,一天工作9个小时,可以挣到30元,而像张英这样的果品经纪人每收一筐葡萄就有1元钱的报酬。
坐在自家的宽敞小楼里,张英笑着告诉记者:“一年挣个七八万,对于农村妇女来说已经很满足了。”成都龙泉所采取的这种“妇联+合作社+农户”的果业妇女合作社模式,如今已经汇集社员3600多人,集中土地7000余亩。像张英这样的“果品经纪人”有40多人,见习果品经纪人200多名,全是当地留守在家的农村妇女。
独具特色的果品生意经
一开始,张英并不相信合作社能给传统的水果种植和销售带来多大的好处。后来看到合作社居然请来博士指导大家种植葡萄,并施行保底价收购农户的水果,衡量再三,张英“入伙”了。
让当地水果种植户和经营者感到欣喜的是,除了保底价,合作社还可以二次分红,即把经过统一包装销售后的超额利润分配给合作社的农户和果品经纪人。
“以前是靠小商小贩来镇上收购水果,完全不知道市场的需求在哪里。”吃尽了苦头的张英们学精明了:在市场中给水果找到销路,成立合作社组织货源,把农民手中零散的水果集中起来实行错峰销售——巧打时间差。“葡萄从1元卖到2元多,这中间的差价至少有5毛是我们的功劳。”张英得意地告诉记者。
变分散经营为集中经营
从市场环节调控生产规模,张英见证了这一模式在种植业中的变迁。“每个月,合作社都要组织我们学习市场营销,学习现代农业知识。”张英说,虽然同样经营水果,但效益和规模完全不同了。
在四川省农科院副院长吕火明看来,成都成为城乡统筹试验区后,通过实施“土地集中经营”等方式,使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建立股份合作社开创了现代农业、种植业经营的新形势,提高了经济效益和资源产出效益,有效地调动了生产和经营的积极性,而新果品经纪人的出现无疑对解决城乡一体化,实施农业人口的产业转移提供了一个开创性的样板。
(来自:中国经营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