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找故事的侦探

(2007-07-02 13:43:40)
标签:

商业调查

分类: 要闻
经济@人                                            
    李格非从不关心数据,他要找的只是那个企业里的故事,那个企业里的人的故事,因为他的雇主只要这个
找故事的侦探
● 本报记者 邬静娜北京报道

 

   “查查这家公司。”接到这样的电话或者E-mail后,李格非(化名)就要开始准备自己的工作。
  李格非要搞清的,是目标公司“与商业相关联的所有事情”:它做什么样的生意?它有哪些商业伙伴,它们之间又有怎样的往来关系?它的领导层是否有接受司法调查的记录或者正在接受调查?是否因为雇佣童工、污染、商业贿赂等问题接受过处罚?它的背后是否存在实际控制人?如果有,为什么采取这种方式?这个人又有着怎样的发家史?他的钱是否干净?
  但与做财务、审计调查的又不同,李格非“从来不关心数字,只关心故事”,那个被调查公司的发展故事。


从一张名片开始
  线索,委托人能给予的通常只是一张名片。李格非和他的同事们只能从这张名片入手,最后给委托人一个完整的商业发展故事。在最近一桩生意中,李最终发现被调查公司幕后实际控制人在境外有案底,所有线索同样也开始于一张名片。
  “当时,委托人给了我一张名片,是这家被调查公司董事长的。”李格非先是拿着这张名片,收集尽可能多有关这个公司的资料。信息来源包括所有的公开信息,报章、杂志的报道,企业的财务报告、年会资料,工商登记信息,以及法院的记录以及专门的资料库等。但李格非会跳过其中那些分析性报告,只看“原始数据”。
  “就好比人,这些数据中会包含这个人的所有具体资料,包括国籍、肤色、银行账号、电话、经常居留地等等。”这些资料被输入特殊软件后,会得出此人的大概描述。而资料中互相矛盾的点,则成了寻求新突破的出口。通过这种方法,李格非发现这家被委托公司是内地的一家制造工厂,其母公司已经在中国香港、新加坡两地上市。
  但一个很小的问题引起了李格非的注意,无论是与当地政府商谈还是和重要的商业伙伴谈判,出面或者屡屡被提及的并不是名片上的董事长,而是另外一个人,而这个人在企业中的身份不过是“资政”。为了进一步确认,李格非打了若干匿名电话给这家企业的内部员工,从“接线员到中高层都有”,旁敲侧击,最终确定这位“资政”才是公司真正的控制人。
  进一步调查中,李格非发现此人是海外华侨。他的第一桶金在北美获得,当时所涉及的领域涵盖了地产、化工等。“且其旗下产业早年也在北美某国买壳上市,后来被该国证监会查到有操纵股价的问题。但不知道为什么一直没有归案。”李格非说,因为这个原因,此人在境内找了一个“影子”帮他经营被调查公司。


人可靠才能赚钱
  把找到的“故事”以报告的形式递交给委托人,李格非的工作就算完成了。李的委托人通常是在中国有业务的投资银行、私募股权投资或创业投资基金。
  尽管与委托人真正见面的机会并不多,但这并不妨碍李格非与固定委托人之间建立密切的合作,“这个行业信任最重要”。
  香港维港投资集团行政总裁、麦格里银行前中国区主席谢岷先生认为,对被投资公司的这种调查已经越来越普遍。因为早期进入中国的一些外资机构曾经吃过苦头,“合资完成以后不久,中方企业主被抓了或者被查出有问题,因此带来很多麻烦。”外资方也越来越意识到在中国投资,人可靠才能赚钱。“因此对一家经营良好的目标企业完成调查后,有些委托人甚至不做后续的财务调查就决定投资与否。”李格非说。
  一般委托人不会吝惜调查费用。“我们的收费和项目规模无关。”李格非说,在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后,他们会估算整个调查所需要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成本,然后按照相似案例给出一个报价,李格非不肯说具体的标准。“如果涉及到海外状况,我们也会询问客户是否想把境外追踪也纳入其中,这当然需要多花钱。”
  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以及海外上市的蓬勃发展,李格非的商业侦探业务也从国内延伸到了海外。“最近我们的一个报告就建议客户不要和选定的海外公司进一步合作。”这是一家矿产开采类的企业,打算和非洲本地的一家企业建立合资公司开发当地矿藏。但是调查却显示非洲这家公司的企业主正在接受当地司法机构的调查,“他可能和当地一家银行倒闭有很大关系”。


记者、警察、间谍
  “在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中,真正能做好的,大多都是退休的记者、警察和间谍。”李格非说,一方面是这份工作的性质和上述三种工作很像,“都是获得情报、分析情报”;另一方面,要做好这份工作需要有人脉资源能够帮助获取情报。
  2002年李格非刚刚进入这个行业时,他所在公司的老板就是北美地区一家通讯社的退休记者。“我有时候觉得他非常神通广大,”李格非说,他的老板一头有很多客户委托业务,另一头又有很多人帮忙提供相关信息。
  李格非的公司是在中国最早从事这个行当的机构之一。现在,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也会应客户的要求开展一些类似的业务。“在中国市场,处在第一梯队的机构也就四五家。”李格非所说的第一梯队是指那些能常年接到花旗单子的机构。
  “本土机构也开始有所尝试”,大家都慢慢看到这是一个好生意。以李格非所在的4人小组为例,平均一个月能做2~2.5个案子,“并且这个行业没有淡旺季,除了圣诞节和春节。”圣诞节外国人放假,春节中国人放假。本土机构大多从原来的侦探事务所转型而来,“但是他们还不够专业。”李格非说,正规机构会保证信息来源的合法性,也不会拿被调查对象的桃色照片要钱。
  李格非很反感把他的工作和“侦探”搭上边,他只承认“是做情报行当的”。而5年多的工作,使他养成了“逢人只说三分话”的习惯,他的很多朋友都搞不清楚他做什么营生。对于初次见面的人,“如果能成为客户,就坦诚以待;如果能成为线人,那就只说一部分。”

 

(来自:中国经营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