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朋友说要调到外地工作。虽处同一城市,几年来鲜有见面。竟说走就要走了,一时紧张起来。赶紧得空就约见。
于是三五人常常见面。轮流坐庄,换地方吃喝,倒也快活。过去一年难见一面,如今一月见竟见了三次。别离意,祝福语,渐渐就说完了。直到那天,同席小伙伴忍不住了:你到底什么时候走啊?
他一脸无辜:真的在走程序了,我也不知道具体哪天,说走就走了。
仿佛饯行了这么多次,人还赖着不走,竟成罪过。
问题来了:咱们这聚会,是为着享受当下共处的时光,还是为着赶紧的送他走?
哈哈一笑,大家都醒过神来。收心当下,把盏言欢。管你哪天走呢,能聚的时光都是福分。享福要紧。
就想到在十方缘所做的临终关怀。那在寻常语境中,是另一种离别前的陪伴。
十方缘强调,老人心灵呵护的义工需接受培训之后再上岗,恰是避免产生这种“有为意识”带来的紧张。为着让人好死的临终关怀,与为着让人好走的临别饯行,颇多类似。
谁知道死亡与分别何时会来到呢,人生本来无常。因着一些迹象让它们看似快要到来,所有的行为也开始指向与这个结果的对抗,那就累了。
十方缘义工培训中常有案例模拟:若老人表达对生的厌倦,或对死亡的恐惧,义工怎么办?第一次参与者,十有八九中招。使尽浑身解数,想让对方解脱,苦苦劝说。或是安慰,你看你现在应当感觉很幸福啊,你还拥有这些这些……又或者是画饼充饥:天堂很美,菩萨会在天上保佑你,上帝爱你所以让你去陪他了……
阿们。阿弥陀佛。圣母玛丽亚!这么地抗拒当下,还叫陪伴吗?还叫不叫人好好说话了?都是凡人,谁是谁的救主呀?
回到感受层面来说,这样的陪伴,让义工无助,老人的感受未被接纳,给到彼此的,皆非安处当下。
所以,来到十方缘的第一堂课,恰是把热切满盈的助人之情怀,给拨转方向:放下改变之心。理解,同在就够了。
想要让人快乐,很好的初衷。第一要做的却是,让自己快乐,安心,祥和。
你安心时,面对各种情形的老人,才有可能不对抗,才可能真正基于生命层面去理解对方。理解,接纳,倾听,懂得。足矣。
所以,真正的关怀与陪伴,不是要去分析对方有什么心理疾病,情绪状态属于哪一类型,需要如何对治,这些都不是。真正能给到自己和对方的陪伴,非常简单,就是在彼此共处的那个当下,达成爱的体验。
用心倾听,祥和注视,满含关爱的抚触,设身处地的理解,直至你对各种情状全然允许,一体同在。
所以在十方缘,义工陪伴临终老人容易上瘾。因为初期阶段,即便经过培训,有老义工做组长来带队服务,于新义工而言,也还是在觉察与调整阶段居多,慢慢淡定了,自如了,脸上的笑容和手脚的动作都自然而然了,你才会感觉到,嗯,我现在是真的陪伴到老人了。
这样的陪伴品质,又会自然而然带入到生活中去。
2014年南京十方缘年会上,有一位来自大厂的义工上台分享,只说了一句:到养老院陪伴老人之后,我回家对父母更孝顺了。
回报的掌声很响。
其实,孝心一直在,爱心也一直在。在做义工中完善了爱的表达方式而已。
临终关怀之于亲人,有更大难度。最难过者,仍是心理这关。
一位朋友,是孝女。母亲病重入院之后,她日夜照料,辛劳操持。有时,母亲认不出她来,她很挫败。作为女儿,她如此渴望着与母亲的联结,渴望得到她的回应。可是,一个重度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认不出人,或认错人,是很正常的事。
有一天,她对我说,有时候,真的会有很罪恶的念头出来,希望母亲快点死掉算了。可这样想又会恨自己,觉得太不应该了……
我心里一声轻叹:因为母亲将逝而拼了命非常态地去陪伴照顾,基于恐惧去侍奉每一分每一秒,这样的过程有过享受吗?不是享受的过程,却如打强心针般地激情持续,能不盼望结束吗?
竭力照顾母亲的她,和更多勉力支撑的临终者家属,又何尝不是非常需要心灵慰藉的人。
陪伴基于爱而生,基于恐惧而密集。陪伴者的心态上也有分野。
一种是:你快要离开我了,我得好好陪你,爱你。不然以后没机会了。
一种是:你快要离开我了,我要好好陪你,爱你。你和我,都好好的,享受当下。
后者不易达成,在子女中更难达成。一者,是对死亡的抗拒与排斥,轻易难以消化,二者,为人子女,希望父母尽可能地存活,不仅是情感期望,也被赋予道义色彩成为责任,仿佛非此则不孝——本质上,仍然是对死亡的抗拒。
有谁不会死?有哪种相聚不会离别?
因这种种无常,又有何理由不去珍惜每一当下的相伴?倘共处时还想着生离与死别,种种变故,怀杞人之忧,又如何不负这天赐之欢聚美意?
来吧亲,及时行乐吧。《圣经》主祷文里说,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其义有二,一是教人不贪来日之食,二是教人珍爱今日之饮。《六祖坛经》云: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恰也是同等真义,教人不致迷失,也不作疏离。眼前人,手边事,便是你可热诚拥抱的整个世界。
回说文章开头那位朋友。几次聚会之后,他说,出于公司编制原因,调动未能成行,去不了外地了。
但是,动静这么大,整了这么久,他也不好意思再在原单位呆下去了,所以,同城换了个工作。
哈哈,真好,饯行的机会还没用完,又有机会为他接风洗尘了。啥饯行,接风,节日,庆典,之类种种,都是给行乐找的由头啊。但得乐活相悦成为常态,又何必在意由头。今朝种种相遇,遑论再不再见,何尝不都是接风共饯行。这一秒共你欢喜,下一秒各种再见,还是欢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