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完整的灵魂,凭爱相认——毛可一《华月初开》读后

(2010-12-06 11:27:46)
标签:

华月初开

灵魂

生命个体

不关心

精神世界

分类: 与神对话

我不看小说,已有相当一段时间了。那些充满冲突与纠结的情节,勾不起我任何的阅读兴趣。它们的吸引力,甚至不及偶然飘落到脚下的一片叶子——不止一次,我会停下脚步拾起几片。

太多的故事里,叙说的都是对爱的渴望,在恐惧中的哀号。那对我当下而言,没有意义。

这样一个先入为主的判定,使得《华月初开》在我的手边,被搁置了近一个月。

这部小说的作者毛可一,是一个16岁少女。90后,小说情节的背景,是日本动漫。这些元素,均离我的生活相当遥远。我无法想象,她会写出什么样的小说来。

然而,她的画曾令我感佩到无以言表——那画里流露出来的天堂的气息,那种超越生死轮回的纯净与安宁,我还不曾在其他人的画中见过。

因此,我破天荒地捧起《华月初开》,一口气读完。读到结尾,是主人公夕颜选择死亡,以自己的消逝,转化了强大的黑暗力量——化虚为实。

我有莫大的欢欣。这样的死去,就像脱掉一件你不再需要的衣裳,像告别一辆已送你到站的公交,像阳光将影子缩短又拉长……

死亡是不存在的。生命是永恒的。作为一个从头脑上选择放弃对肉身认同的生命个体,我对《华月初开》的喜爱,无疑带着强烈的个人主观感受,就像我对毛可一画中那份纯净唯美,那份直抵天堂的力量的膜拜一样,叫我如何跟人去讲,死的美妙?

关于生命,死亡,一直是哲学家最为热衷的课题。对生与死任一个的偏爱,都令人无法全然地得到答案。毛可一的父亲是哲学博士,自幼就因父亲随时面临死亡威胁,而体会到诸多恐惧。恐惧无从排解,他从哲学理念中去寻找解脱——他说,死亡就是上帝,他写出书来论证。我不知道这一切有没有说服他自己。

最终说服他的,应当是他的女儿吧,那个天生就带着全然的神性智慧的女孩。他几十年里努力要求证的东西,他的女儿在书里轻巧地就表达了。

不免要提到灵魂使命的传承。无疑的,这些无法求证的东西,带有很强烈的我个人主观的色彩。而于我,甚至连主观也不存在——我不知道下面这些念头从哪里冒出来的,或者,是从哪里跑到我头脑里的——

爷爷用漫长的一生与死亡去抗争,一次次跑医院,抢救,一次次战胜死神,是他自己的需要,还是他所在意的亲人的需要?我执着地相信,当肉身完成使命,灵魂选择离开时,他最高意识的灵体,是无有恐怖与挂碍的。痛哭流涕的亲人,哭的是自己的脆弱与伤感——他们需要这样一个生命的延续,来寻找现世的温暖。

毛可一爸爸的一路读书,一直读到博士后,某种程度上也有想要弥补父亲缺憾的意思吧。孩子爱父母的方式,多半都是这样——成为他们,然后去代替他们完成他们的事业。

于毛爸,这还不够。他还想要给父亲更大的一份礼物——想让他平和地面对死神,想要证明,死亡就是上帝。同样,这也是他,一个长年生活在丧父阴影之下的儿子的需要。于是,他转入哲学,开始研究。

直到某天,他在研究的同时,有了女儿。女儿天生就带来的礼物,就是那句话:死亡不存在,死亡就是上帝。那个生生不灭的本体,自然而然就具有神性的智慧。爱。美,欢喜。从爱这里进去,看到完整的灵魂,一切恐怖都不存在了——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不免要提到毛可一的母亲。一位曾被人说前世是农民并且为男性(我之解读:代表着大地的广博与阳性之刚强的灵魂特质)的女性。这个三人灵魂小组(爸爸妈妈和女儿)里,她的独特之处,就像地球于身为灵子的人类一般,其重要性不可或缺。

灵魂进入物质世界的使命,是要透过物质世界来呈现精神世界的美。然而那些灵性力量较强的生命个体,往往容易对现世抱以疏离的态度,不关心尘世,沉浸在精神世界里自我喂养——许多从容赴死的诗人,都这样亮光一瞥地匆匆来去。也有些,选择出家——这一出,已是二元。何谓家?如何出?出了又到何处去了?真正圆融无碍的生命,从来不会批判否定现世的意义。

说这段,是要说我对毛妈妈的感觉——她有大地之母的力量,又懂得灵子高远的理想。她对理论不感兴趣,只是生命体验所得,就足以驱使她总是做出对的决定。这里的对,是指,她的行为与灵魂小组所期待目标,完全一致——她成功地把两个不关心尘世的灵魂,留在他们沉重的肉身里,并让他们在现世中,在物质世界里,发他们的光。

这一点,我在毛可一的画中感受尤为强烈——她的画面中,会把相当一部分留给大地——丰饶地滋养万物的大地。她所感受到的强烈的母性力量,令她这样一个从本原世界而来的灵魂,在不自知的状态中,就可以安享现世了。

真好。

不免想到毛妈妈所述的一个细节——送女儿上幼儿园时,孩子不忍与她分别,大哭。而她,竟在院方与老师异样的目光中,每天搬个凳子坐在幼儿园门口,连坐一周。因为,她要给女儿安全感,让她安然地跨越那个重大的生命转变——从家庭迈向社会。

这是符合大道至理,顺应人性的做法。我在很多年以后才明了时,我的孩子已经因为入托连哭数月,而形成内在伤口了——后来相当一段时间里,他哪怕是与朋友分别,都有可能哭泣。

而毛妈妈,却凭着天生的直觉力,大胆地支持自己,顺应一个母亲内心的感受,去选择,在众目睽睽之下,陪坐一周。女儿上课时,一转脸,就可以看到妈妈。继而知道,我在这里没事,是安全的。然后,逐渐放下对那个新环境的恐惧,安然走入学校生活。

仅此一端,可以想象毛可一十六年的成长历程中,她的母亲又给予了怎样的呵护与关爱——她的母亲不需要学习任何理论,只听从她的感受,去做出选择。

也因此,我才有幸,看到如此充满神性的画,读到如此纯净唯美的作品。

 

原计划,是要写可一小说的读后感,写着写着,就带出了这么多的体悟来。实在是因为,她的小说与她的画里,我所读到的是相同的。而她画里传达的东西,又是她父亲理论求证所一直在找了要献给她的爷爷和他自己的。自然,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她的母亲在呵护这样一个独特的灵魂时,又迸发了多么强大的力量。

所有灵魂都是天使。可一是天上来的天使,不关心人间。可一的爸爸曾经是找家的天使,而可一的妈妈,就是人间的天使。让他们——这两位她最亲密的灵魂伙伴,在人间怡然地做他们的功课。

真好。

回到《华月初开》来,作品中不可避免地还有着属于孩子的稚气表达,相信随着她的创作越发大胆奔放,那份爱与光的力量,会越发淋漓尽致地绽放出来。

我期待着她的下一部作品,期待着神的话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