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余震摄影记者灾难作协主席手足口病北川杂谈 |
地震过去了,余震还在继续。我得倒点垃圾,以便继续上路。
5月12日上午,我找了一堆人物的选题报给领导,都未获通过。又找一堆,领导还是说,不怎么样。
下午3点左右,陆续接到本市的电话,说楼在晃,说地震了,等等。心下就想,人物的选题不缺了。第一感觉是不用再绞尽脑汁找选题了。
再往后,通过网络一点点知道震灾一线的情况,心情也越发沉郁下去。
震后这些天来,除了央视的那一场赈灾晚会,我没有看任何电视节目,不是逃避,是根本没有时间。我的任务,是为领导确定的一个赈灾助学活动,每天接钱、记帐、数钱,存款,期间还有采访写稿。
前方的记者是悲痛到麻木,我们每天接收捐款,几乎有些感动到麻木了——到后来再有人捐款,我们只是开票,微笑着道谢,甚至没有了采访与写稿的兴致。
一天天累下来,也一天天不想写什么东西,把汇款数额统计对好,报表发上去,所有的文字几乎都是挤出来的。
原因很明了--当你每天被一种情绪所包围时,你已然无法以超越的姿态去做任何描述,你要放弃一切表达的欲望,只想睡去……
灾难似乎过去了,实际上余震还在继续,更多的灾难,正接踵而来。震前被忽略的种种问题,ZD也罢,手足口病也罢,还在活跃。而震区废墟下的累尸,也将在天气渐热之后,带来新的疾病……
曾几何时,赞美的声音已不绝于口,政府的英明,总理的眼泪,子弟兵的浴血奋战,企业个人的慷慨解囊……我们这么快就从灾难中看到那么多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伟大力量了!
3天前,看到一个报道说灾区某劫后余生的女孩,父母双亡后她得以幸存,现在就盼着能有电视不影响她看奥运节目。
这个报道很假很恶心。这让我们所谓的人文关怀,成为一种做秀,成为迫不及待直奔主旋律之前的一次应景。
一个在北川前线救灾的解放军朋友说,他们部队是最早进入救灾现场的。救了几天人下来,没觉得有多感动,可一台央视的赈灾晚会,却让他感动得掉泪。他说,媒体真是太能煽情了……
对此我深有体会,因为那天的节目下来,我也是不停地抹泪,我甚至同时把儿子也教育得直抹眼睛。
然而感动过后,却会有批判。我想起那个在地震中失去母亲与女儿的女警察。为什么要把她带到节目现场去?为了唤起别人的同情心,捐更多的钱给灾区?难道就没有更好的方式了吗?一句问话,看似关心,却是在揭人家最痛的伤疤:“女儿最后跟你说什么了?”那个可怜的年轻妈妈,都快要站不稳了……我无法想象,她是怎么被央视安排从震区带到北京,带到直播室,又带到镜头前面来亮相的……她的母亲与女儿都没了,她要上你这节目来给你们揭开伤疤做什么?
还有那个亲人在北川看到节目的女孩,可怜她直至到了台上,听到白岩松接通家里电话时,才知道父亲尚在人世。(此前我曾听说过电视台帮人寻找亲生女儿,找到了,安排在一家宾馆住下,但因为摄影记者迟迟未到,就一直没告诉母女俩,一定等摄影记者到了才给人家见面抱头痛哭,然后拍下最真实的照片……)
这与白同志那个现场电话,是有些类似的情节。经过导演与策划的感动,有那么多雕琢的痕迹……
最想批评的,还是铁凝。她的长相与她如何以最低票成为作协主席,我不作评论。这女人在台上那一番话极不人性。“我们已经派作家去灾区采访,回来写出鼓舞人心的好作品。”云云……
瞧瞧,你们要感谢地震,地震给了你的作家们多好的素材!你若说去体验生活也好些——帮助灾民恢复生活生产,参与到他们的劳动中去,用你的行动先鼓舞一下人如何?
其实,有更多人让我感动,让我相信我们民族力量的伟大,让我知道泱泱中华何以历经劫难仍巍然挺立。他们多是普通百姓,平时他们可以备受欺凌而隐忍不发,他们也可以贪小便宜斤斤计较,可灾难来临,他们中的大多数,相当可爱!
他们可以把王老吉当成中国人的饮料,从中喝出爱国的色彩,他们也可以联手操控股市,逼王石服软积极表态……我对这些陌生人,怀着无限热爱。
可今天,我不想多说他们了。我的本职工作似乎就是歌功颂德,我对此有些厌倦。让人对任何人一天到晚说我爱你,也会把一切激情耗尽而只剩厌烦。
我希望赈灾安置工作过一段落后,有关部门能来一次秋后算帐。一是查震区非震区所有的学校建筑质量,严惩贪官污吏。二是严查慈善会红十字会与各部门积极发动的各类募捐活动,借此机会彻底扫清躺在人民善心上的贪婪蛀虫。如果你们觉得难看,可以悄悄地搞,可以暗杀,不让中外媒体知道——对于爱面子的中国人来说,公开杀家贼,毕竟是件难看的事情。
可是奥运来了,奥运不是体育,是国际化,是公开透明化。是众目睽睽。把握好了,是一个国家全面进步的契机,弄不好,就是一剂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