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边走边拍生活记录温馨记忆湖北荆州 |
分类: 边走边拍 |
http://www.oilland.net/blog/jingzhou2.jpg
荆州也叫“江陵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荆州就名列其中。荆州古城历来均为兵家必争之地,地处连东西贯南北的交通要塞。从《三国演义》就可以看出她的重要性,曹魏为此眼馋,孙吴为此心痒,刘备为此流哈喇子,一块流油的“肥肉”。
据资料介绍,荆州古城总面积4.6平方公里,分为三层,外为水城,中为砖城,里为土城。荆州城屡毁屡建,现在的荆州古城最后一次修建是在清朝顺治三年(1646年),依原址而建保存至今。准确的说,今天看的荆州古城是“清荆州”。
曾经在荆州求学四年的我,荆州,在我的心目中,是我的第二故乡。回到这里,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尽管三十年间,街道已经改造,房屋已经整修,再不是当年的模样,但穿梭在古城内的街道间还是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
我整整游荡于古城中一天的时间。在参观了《张居正故居》,游览了《关帝庙》后,我信步到了南门。一直在古城新貌之间寻找当年痕迹的我,到了南门似乎找回来一点感觉。门口卖甘蔗的大娘,还有炊烟弥漫的小吃部,都有我熟悉的影子。
http://www.oilland.net/blog/jingzhou5.jpg
走进南门的瓮城内,这里相当的热闹和繁华。不知道当年的北京天桥是不是这个样子,摆摊的,修鞋的,看相的,还有穿梭于瓮城石板路上的摩托车,汽车和行人。
现在大城市的理发馆都改成了名字时髦装修豪华的“美容美发厅”,使用的都是电推子,电吹风,很少见到这种街头理发的情景。一条长凳或一把简陋的躺椅,简单的理发工具。要不是我刚理完发,我也肯定在这秋日暖洋洋的阳光下享受一次理发师傅的精湛手艺。
这是我认为我偷拍得最好的一张人物照片,一位从乡下来城里卖鸡蛋的老大娘。旧得失去了原有色彩的毛巾,作为头巾,一来可以遮阳避雨,二来可以避尘。饱经风霜的脸庞上刻满了岁月的皱纹,干枯粗糙的手背上青筋凸起,干燥掉皮的外露的小腿,灰色的布袜和军绿的“干湿鞋”。也许以后每次吃柴鸡蛋的时候,她的形象会情不自禁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http://www.oilland.net/blog/jingzhou11.jpg
阳光明媚的白天,晚霞一定会很漂亮。我一直坐在东门外广场的“龙柱”下等着太阳西下。与我作伴的还有一只棕色可爱的小狗,看见我给他拍照,“帅哥”立马扭转脑袋,架子比今天的电影明星还大。
太阳从东门上空徐徐落下,隐藏在城楼的垛口之后。厚重的紫红云层呈圆弧状,包围着透明蓝色中间的金黄色的霞光。
小东门外游人如织,很多外地游客和当地居民在小东门外的游乐场尽情游玩和娱乐,享受着古城舒适的傍晚时光。波光如鳞的护城河水面上,还有几条游船荡漾其中。
荆州古城的城市标志,不锈钢“金凤腾飞”雕塑,在绚丽的晚霞映照下,披上了一层金色的霞光。矫健的金凤,正如设计者的思想,腾飞在彩云烘托的万丈光芒的太阳之上。
http://www.oilland.net/blog/jingzhou7.jpg
小东门,传说当年刘备迎娶娇妻孙夫人于此,吕蒙破荆州欲杀关羽也是此门水路潜入。这个有着太多神秘故事的城楼,在晚霞的烘托下凝重安详,古朴典雅,雄伟壮观,弥漫着一种说不出的庄严和神秘。
荆州,这座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城,见证了古往今来太多的历史,承载了太多的神秘故事。难怪连张九龄老先生都在《登荆州城楼》感叹不已:“天宇何其旷,江城坐自拘。层楼百馀尺,迢递在西隅。暇日时登眺,荒郊临故都。累累见陈迹,寂寂想雄图。古往山川在,今来郡邑殊。北疆虽入郑,东距岂防吴。几代传荆国,当时敌陕郛。上流空有处,中土复何虞。枕席夷三峡,关梁豁五湖。承平无异境,守隘莫论夫。自罢金门籍,来参竹使符。端居向林薮,微尚在桑榆。直似王陵憨,非如宁武愚。今兹对南浦,乘雁与双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