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钟雪灵
钟雪灵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7,441
  • 关注人气:120,82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错位的亲情——轰动全国的连环串子案权威报道(十三)

(2007-05-22 21:20:50)
标签:

全国众媒体

热炒

赵孙两家

记者营

轰动全国

连环串子

全案写真

分类: 纪实文学天地——著名的案例
钟雪灵/文
 

 第八章:赵、孙两家成为“记者营”

 

2002年2月5日,赵、孙两家的DNA亲子鉴定结果一出来,在辽宁省公安厅内部先就轰动了——至少三家以上串换孩子的事儿别说在国内,就是在世界上至今也闻所未闻!

最先得知消息的辽沈晚报立即与赵、孙两家取得联系,希望就此事在第一时间进行采访报道。结果,赵氏夫妇怕这会进一步伤害赵达,孙氏夫妇正陷于灾难性的打击中而无暇旁顾,便都推掉了。

恰巧,北京晚报有位记者的兄长在通化市与赵盛强在一个系统工作,便率先了解情况,对此事进行了简要报道。随即,吉林电视台迅速作出反应,在有关节目中对此事予以披露。

2002年3月3日,吉林省电视台播出了通化市赵、孙等几家“串子”新闻后,人们旋即议论纷纷:“这年头,啥事都有啊,自己当亲生骨肉养了二十多年的儿子竟还出来假的。”

“可不嘛,真是千古奇谈,听说还不是两家互相抱串,另一家找不到孩子的父母和那个找不到生身父母的孩子该咋办呢?”

“老赵家这下可好了,一下有了俩儿子,将来养老不用愁了。”

“两个孩子有两个孩子的负担,将来继续深造、成家立业不都得花两份钱哪!”

“……”

 在通化市,有人“扎堆儿”的地方,就有人在议论“串子”的事儿。

 3月8日下午,记者走进了彩虹挢边的赵家楼。赵家与住宅楼连在一起的“奥林体育用品商店”当时正在营业。记者问:赵老板或者宫女士在不在,一位年轻爽气的小伙子便迎上前答:“我舅舅正在接受电视台记者采访呢。”在弄清记者身份后,他说他叫钱毅,是赵盛强的外甥,自从舅舅、舅妈把精力都用于寻子以来,他一直在店里帮忙打点生意。这时,从楼上走下一个梳短发、身体微胖、看上去很干练的中年女人。小伙子说:“她是我舅妈。”

记者迎上去,毫不掩饰地说明本意:到目前为止,这件事还没有人做全面报道,如果方便的话,我想了解事情的全貌。宫克欣然应允。

 接下来,在赵家一楼体育用品商店及二楼会客厅,宫克及其后出现的丈夫赵盛强用几乎一下午的时间向记者详细诉介绍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作为有本地记者身份的我,也算“近水楼台先得月”吧。

采访中,更多的时候宫克是在泪流满面地哭诉——亲生儿子找到了,面对自己十月怀胎生下后一口奶水都不曾喂过的亲骨肉,她却怎么也“找不到感觉”;而养子的痛苦则更让她揪心和寝食难安。赵盛强在诉说中也几度红了眼圈儿,找到亲生子的喜悦分明已揉进了缕缕对往昔岁月痛苦的回味和对目前状况的无奈。

“这就是抱错了孩子的赵家开的店吗?”记者采访期间,不少人来到赵家体育用品商店,在得到服务员肯定的回答后,他们一个个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离去了。有的口中还自言自语“有了这样的家业,再多几个儿子也养得起呀”。他们是听说“串子”事件后,抱着好奇心来赵家“摸底儿”的。

采访赵氏夫妇的次日,记者又到孙家采访了孙华东和李爱野——面对“养了二十多年的儿子已被权威的亲子鉴定证明是别人的骨肉、自己的亲生却无影无踪”这一残酷的现实,孙氏夫妇的精神已处于近乎崩溃状态。

之后,记者又分别电话采访了分别在吉大和江南大学读书的赵达与孙超。

由于本地有关领导要求新闻媒体“低调”处理串子事件,记者采访后3日内写出的长达万余字的报告文学《寻找失落的亲情》在当地报纸几经周折,终难发表。于是,记者用另一重身份,将文章传至吉林省《东亚经贸新闻》报。稿件的新闻价值和写作手法当即引起该报执行总编李晓等领导的重视和赞赏,并很快在3月18日将稿件以《谁抱错了我的孩子》为题,发了一整版。这是被当事人和新闻界同仁公认为第一篇全面报道“通化串子事件”的文章。

旋即,“串子”新闻在读者中掀起巨大波澜。紧接着,全国数十家媒体记者纷至沓来,到通化了解情况。光央视就有《实话实说》、《新闻联播》、《今日说法》等多个栏目先后数度亲临采访、录制节目。福建东南卫视、黑龙江电视台、山东省《青岛日报》以及《知音》杂志等许多知名媒体陆续到来。最高人民检察院宣传部《法制中国》栏目也两次来通了解串子事件的有关事宜。许多省内外报社、电视台还特派记者长期驻守,全程跟踪报道。

记者走马灯似地来往于赵、孙两家。不少人听当事人说“钟记者的稿件写得比我们介绍的还详细、生动”,便纷纷打电话或当面向记者索要软盘或发表文章的报纸作参考范本。记者以为参预报道的媒体越多,当事人找到亲人的可能性也许就越大,所以面对新闻同仁索要稿件几乎有求必应。有的报纸或网站甚至稍加改动或只字不改就将文章发表,只是多半都改署了别人的名字,进而使记者的署名权、获酬权被多次“侵犯”。

在通化市一家风味餐馆,央视记者陈俏等一行三人请记者用餐,他们向记者索要软盘并将本人的稿件考进了手提电脑,说打算制作系列新闻节目。

    在通化市一处农家饭庄,福建东南卫视的许金钟、王帅及摄像李辉等邀记者共进晚餐,不但拿走了记者关于串子全面报道的稿件,还请记者为他们口头讲述赵、孙两家的故事及记者所了解的关于“串子”的一些细节。随着记者声情并茂的讲述,许编导等眼里泛起泪花,连称“找到感觉了!”记者的报告文学是分5部分写的,许编导称他们的新闻记录片也要拍5集。当晚,他们还邀请记者到宾馆为即将诞生的片子录制片头用的《摇篮曲》,他们说先头录了宫克唱的,声音有些老。记者建议他们还是用原声带更好。

许金钟编导还向记者讲述了他们在孙华东家采访时发生的感人的一幕:李爱野看着和自己儿子年龄相仿的漂亮男孩儿王帅,喜欢得不得了,不由得触景生情;李爱野的善良朴实也让王帅想起了自己慈爱的母亲,结果娘俩儿动情地拥抱在了一起,李爱野的眼泪打湿了王帅的肩头,王帅则强忍着,一超出孙家门口,他的眼泪便像决了堤,哭得一塌糊涂。这一切都被李辉摄入了镜头。后来片子播出时,全国亿万观众都看到了王帅令人心疼的哭相。

    名不见经传的通化市就这样因21年前发生的多家串子事件而在全国出了名!虽然赵、孙两家已疲于接待各地传媒,并郑重其事地在省内某报上发表声明——除非有了明确结果,否则今后拒绝接受媒体采访,可声明见报当日,仍有新的媒体到达通化市并扣开赵、孙两家的门。其他驻守记者也仍若无其事地随便出入两家,继续“特务”似的跟踪。

2002年夏,通化串子事件已炒热了大江南北,由于市本级新闻媒体由始至终的沉寂,致使许多通化市民对此事了解得并不透。有些知道此事的父母私下里直犯嘀咕:我家孩子也是市医院出生的,会不会也抱错了呢?虽然多数人只是嘴上说说,真正把这当回事的也并非没有。那段日子,在通化市,一家人一起去查验血型并不是件稀罕事儿。他们说:“咱也看看串没串,万一串了,还是早知道为好……”弄得医生们啼笑皆非。

串子事件曝出后,通化市人民医院妇产科的入住率受没受到影响呢?记者就此事专门做了调查。据市卫生局某领导介绍:市医院妇产科平均每天入住患者是十六七个,而2002年3月29日当天住院的患者不到10人,其中待产妇只有6个。有关人员说医院也有“淡季”。

  “卖报卖报,《XXX       报》!上面有‘串子’事件的最新消息,快请看哪!”这是身穿黄马夹的某报发行员在街头兜售当天报纸。自串子事件曝出以来,省内在通化市发行量较大的某晚报成了本地读者关注的抢手货。原先并无几家订户的《XXX报》也不甘示弱——“串子事件”在全国引起轰动后,他们瞅准时机,比原计划提前设立发行站,驻通记者站也提前挂牌。他们的发行员每天穿着带有本报标志的工作服神气活现地沿街叫卖“串子事件” 的新动态,这无疑为他们省了大笔广告费并为其最终在通化打开局面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直到那时,当地媒体仍一言不发,这些外来的“和尚”念的“经”便成了本地人解开串子迷团的“金钥匙”。

    “给我来一份!”“给我来两份!”市民们纷纷上前争购,不能挤的老人或妇女便让挤在前面的男士代买。报童手中的几百份报纸很快被抢购一空。

     各级传媒在串子事件中所展开的新闻大战也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愈演愈烈。赵家二楼办公室,几乎成了记者接待室。常有不下六七家报社的记者同时在此“等消息”。甚至连赵盛强夫妇的每一个眼神或每一句对话,众记者都要互相揣磨半天。一旦离开屋子便即刻有人追踪而出,有的报社在此驻在的不止一个记者。

     孙家情况也大抵如此。

     赵盛强和孙华东形象地把前来驻守的记者喻成“特务”。的确,他们神出鬼没,不知啥时就从哪里钻了出来。有位晚报记者还“滑头”地与赵先生套近乎并在赵家住了几宿。关于赵氏夫妇“分开睡”的“隐私”就是那之后曝露的。各报的领导一方面不时对他们在“一线”的将士给予精神鼓励,另一方面还保证他们充足的“粮草”供应,以便他们能在“前方”打一个漂亮仗。

     某报驻守记者挖门倒洞求当地民警搞“独家新闻”。他得意地声称自己已求一位管片的派出所副所长帮忙做通工作,在近日就可得到独家新闻——被认为有可能是“串子”当事人之一、已成为当时传媒报道焦点的田家有话要说。还说他已在当天的报纸上作了先期预报。赵盛强闻听拒绝见一切传媒和当事人的田家“开了窍”,便走过来说:到时能不能让我也见见他们,跟他们谈谈?我保证把他们说得呜呜哭……

  2002年盛夏的一天,通化市委宣传部也首次派人来到赵家,旨在统计先后来本市采访串子事件的媒体都有哪些、共多少家。赵盛强手中有名片的就不下二十家,还不包括那些无名媒体。

     在众传媒的一再坚持下,通化市人民医院的领导答应让有关医护人员与赵、孙两家见面。3月29日下午,央视新闻采访部综合组3位记者及其他驻守记者十余人随赵盛强、孙华东二人一道去了通化市人民医院。这是串子事件被传媒曝光以来市医院首次当着数家传媒记者的面会晤当事人。

 市医院院长侯某在外地出差未归,杨副院长和郭副书记(女)召集21年前孩子出生时正任护士长的卢凤兰等有关老医护人员回忆当时情景,并对有关事宜进行座谈。院方表示将全力配合当事人找到自己的骨肉至亲。

     记者就21年前通化市人民医院对新生儿的管理情况电话采访当年在市医院妇产科当医生的王晋冬,她说,当时出生的孩子都有腕带作标记的,上面登记了母亲的姓名、床号、孩子的性别等内容……而孙家孩子出生时,孩子姨妈的好友孙琦作为市医院妇产科的一名实习护士也恰好在场。据赵盛强等人回忆,当时可放12个孩子的婴儿室满满的,并不都是同一天出生的, 3天后抱回孩子时,才换上自家的小被。李爱野说,丈夫当时只在医护人员的指点下隔着玻璃看了一眼孩子,啥也没看清。孩子是如何被串换的,至今仍是个谜。

自串子事件曝出以来,赵达的情绪和心理变化一直是众媒体关注的焦点。赵达每流一次眼泪,宫克的心就会体验一次被撕裂的痛。由于不想让爱子受更多的刺激,宫克尽量避免或减少他直接面对媒体的次数和频率。更多的时候,宫克都在做赵达的代言人。如果实在有必要见赵达本人,宫克也不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去轮番“揭”赵达的伤疤,让儿子重复受伤,而是几家“攒”到一起,“集体行动”,并亲自“带队”前往。

央视记者在通逗留数日,拍完赵、孙两家有关的模拟镜头,又到通化市公安局、东昌区公安分局和通化市人民医院等进行拍摄。还找当初的老护士长卢凤兰等作了专访。3月30日上午,央视记者一行3 人包车前往长春,到吉林大学采访赵达。宫克“老抱子”护鸡雏般时刻不忘“保护儿子”,也跟着一同前往。新华社吉林分社的记者和29日刚到通化的吉林市某晚报记者也趁机加入采访赵达的行列。

    央视《实话实说》来通化市实拍之后,又邀赵、孙两家进京录制现场部分的节目。赵孙两家当事人在京再次成为众媒体追逐报道的目标。央视为了顺利录制节目并且录制的节目内容不被地方媒体提前曝出,只得将赵孙两家人藏到海军大院。2002年5月,中央演播大厅气氛感人,《实话实说》中赵达的肺腑之言和眼中流淌不止的泪水,让在场许多观众朋友及工作人员也禁不住潸然泪下。

    福建东南电视台拍摄的5集电视纪录片《亲人啊,你在哪里》参加当年第三届“金鹰奖”评选,在众多电视纪录片中,人气指数位居榜首。

赵达在网上发的贴子说:“雨过之后,我在寻找天空的彩虹”,孙超在网上发的贴子则仍像似一句梦呓:“我至今仍然怀疑,这是真的吗?”记者就此事向他提问:你希不希望这是真的?孙超“狡猾”地回道:我这人比较现实,所有发生过的事我都会去坦然面对和接受。

《亲人啊,你在哪里》最终获了去年纪实类电视片的金鹰奖。这是福建东南卫视历史上获得的最高奖项。赵、孙两家也接到湖南电视台发来的邀请函,诚邀他们前去参加2002年12月末在湖南长沙隆重举行的第三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颁奖晚会。本来按原计划晚会上会有一组以“串子”事件为题材的感人肺腑的节目——一首由台湾著名歌手苏芮演唱的情真意切的歌,一个催人泪下的短剧,可在彩排的时候,这个节目便“哭倒”了一片。导演觉得颁奖晚会毕竟是件喜事,应以喜庆的气氛为主,所以只好忍痛割爱,将这组过于“赚”人眼泪的节目整块地砍掉了。即便如此,通化串子事件在人们心中产生的强烈震撼和共鸣却由此可见一斑。

当然,也有个别媒体记者扑风捉影、热衷于炒作,甚至是无中生有,让当事人和当地政府都很恼火。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