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钟雪灵
钟雪灵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6,628
  • 关注人气:120,82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错位的亲情——轰动全国的连环串子案权威报道(十二)

(2007-05-20 23:51:29)
标签:

轰动全国

连环串子案

权威报道

二十年的“骨肉”

别人的孩子

我是谁

从哪里来

分类: 纪实文学天地——著名的案例
钟雪灵/文 
 

 第七章: 几乎崩溃的孙家夫妇

 

“老天爷,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啊!”

亲子鉴定结果让孙华东、李爱野夫妇一时间完全蒙了。尤其是孙华东,比当初找不到儿子的赵盛强更加彻底而纯粹地陷入绝望的深渊——如果说赵盛强找不到儿子是早有“心理准备”的话,那么对孙华东而言,这种突如其来的结局却让他始料不及!这种撕裂的剧痛更令他无法承受!他倾其所有养大成人的儿子已被权威的亲子鉴定证明是赵氏夫妇的骨肉,而他满以为是自己亲生儿子的赵达也排除了与他是父子的可能!几个月来,虽说知道孩子弄串了,可他和妻子一直都把赵达作为新的精神支柱,而今,鉴定结果却把他们的梦打得粉碎!

孙华东可谓命运多舛。他幼年丧母,二十几岁丧父。在集安下乡时,他曾考上吉林大学中文系,由于通知书寄到了另一个乡,便被押下来。直到几年后,孙华东的表兄到那个乡就职,才发现了那张已发黄的通知书,而他的大学梦却从此永远地被搁浅了。正因如此,这些年来,他把自己未了的心愿都寄托给了儿子孙超。

为了孙超,孙华东几乎把能够付出的都毫无保留地付出了,甚至早早离岗在家为儿子做起了“陪读”加“御厨”。他无法接受亲子鉴定结果说明的残酷事实,所以他很不冷静地在第一时间抓起电话打到赵家,并把结果明白无误地告诉给同样不幸的赵达,让赵达和他一起跌入痛苦的深渊。

“一定要找到我们的亲骨肉,否则,活着也没滋味儿。”理智清醒之后,孙华东含着眼泪对妻子说。

“可我们怎么找哇?”生性善良脆弱的李爱野二十多年来总是把丈夫当成自己的主心骨,发生了这事儿,她更没了主意,整天只有以泪洗面。丈夫的话也表达了她的心声,可她却有种预感:他们的寻子之路并不会一帆风顺!

从此,孙氏夫妇就像当初的赵盛强一样,以一种尽乎疯狂的心情、不顾一切地开始寻找自己的亲骨肉。他们除了在21年前通化市出生的五十多个男孩儿中寻找线索,还把触角伸得更广、更远,只要一有蛛丝马迹,他们便迅速赶去看个究竟。赵盛强也常常抽出时间,积极主动地充当他们的“御用”司机,亲自驾车拉着孙华东四处找孩子,这不仅因为他觉得孙家找到骨肉之际,也许就是赵达找到生身父母之时,更因为作为男人,他更能理解孙华东此时心如油煎的迫切心情。

为找孩子,孙氏夫妇同样吃尽苦头、受尽冷遇。有人甚至干脆告诉他们:孩子都这么大了,还找个啥劲儿?即使错了,我们也不想掺和进去。

 同一天在通化市人民医院出生的男孩儿一共有7个,现在看来至少串了3个。孙氏夫妇到现在也不明白:医院究竟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咋就会把孩子弄串了呢?如果串换的不仅仅是3个而是4个甚至于更多,那么在他们找到亲生儿子的时候,说不上哪对夫妇又会成为养子被认走、亲儿又无着落的第二个他们!这,也许就是有的人不愿配合的原因了。结局究竟怎样,孙家不敢往下想了,他们甚至于对找回孩子已不抱什么希望。

对李爱野而言,儿子更是心头肉。孙超10岁那年,一场车祸使她永远失去了再生育的能力。从此,她对孙超更加小心翼翼地看护,恨不得永远捧在手里、抱在怀中才安全,惟恐出现任何差错。哪曾想,她苦心孤意地看护的却是别人的骨肉,而自己的孩子却自从呱呱坠地就不翼而飞了!

人来人往的通化街头,穿着朴素的李爱野看上去表情有些麻木,头发有些凌乱。她在快步追赶着一个男青年。她觉得刚才从眼前过去的那个小伙子说不准哪里有点儿像她想象中的儿子。类似这样的事情已重复发生多次了。每天丈夫出去找孩子,她就傻傻地长时间伫立在路边,神情专注地细细端详每一个打眼前经过的人,只要是二十来岁的小伙子,她就会追着人家瞅上半天,生怕和亲生儿子擦肩而过。有的年轻人在电视新闻中见过李爱野,知道她是丢了儿子心急,便善意地停下来让她“相看”;不明就里的人却往往被瞅得“不自在”,进而回以嗔怪的目光;更有甚者将她当成精神有毛病的人,向她皱皱眉,丢下个不屑的眼神,而后匆匆离去……

2002年3月初,记者到赵家采访的第二天,如约走进新站广场附近的孙华东家。耳闻目睹的情形令记者感慨万端。和赵家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及千万家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孙家住宅的破旧和拥挤。在一座“饱经沧桑”的旧民宅的二楼,一所四十几平方米、室内成直筒形的居室就是孙华东、李爱野夫妇的家。室内陈设简陋,除了一台千来元的冰箱几乎没有什么值钱的物品;一台18英寸的彩电是1986年买的,打开来半个小时之内听不到声音,颜色灰蒙蒙的,图象也不清晰。

正在孙家的李爱野的妹妹李碧野说,姐姐家的床、书柜等几乎全是亲戚、朋友给的,姐姐常常一连几年不买件衣服,都是捡她的旧衣服穿;姐姐也从来不化妆,只用几角钱一袋的人参雪花膏擦脸。

孙家虽然看上去家徒四壁,可在孙超身上却舍得花钱。孙超上小学时喜欢绘画,孙华东便每月多拿几十元送他去少年宫学美术;上初中时,为了让他去教学质量更好的学校读书,孙华东又毅然拿出1500元择校费。每当儿子考出好成绩或取得了大的进步时,孙氏夫妇都会满足他的一个要求——一套价值300多元的精装中国“四大名著”,一个花80元钱从孙超生母那儿买来的篮球,一辆价值980元的飞鸽牌蓝色减震自行车等,都是孙家夫妇曾经买给儿子的奖品,至今仍放在孙家最显眼的地方。

孙华东情绪激动地告诉记者:孙超上小学和初中时,学习成绩并不出色。他问当教师的妻妹及其丈夫等内行人,以孙超这样的成绩,将来考大学有没有把握,他们说:够戗。于是,为了育子成龙,早在9年前,年富力强的孙华东就从市蔬菜公司供销科长的位置上退了下来,回到家中做起了儿子的专职“保姆”。孙华东说,那以后,孙超的成绩开始渐渐有了进步,并总是很幸运——考一高中时,他只比最低分数线过了0.5分;考大学时,他又以多于投档线3分的成绩走了重点。

孙华东经常对儿子讲:“人生就像百米赛跑,你不一定非得拿第一名,只要自己努力了,别留遗憾就行……”而且,作为父亲,他从不失信于儿子。两年前,孙超临高考时,满腹心事地对他说出了自己的顾虑:“爸爸,以咱家这条件,我就是考上大学,咱也念不起呀!”孙华东为了让儿子安心学习,就说:“儿子,甭担心,只要你能考上,我会把你上大学需要的费用一次性给你。”后来,孙超真的考上了大学,他便真的将平素节衣缩食攒下的8万元钱如数交到孙超手上。在孙超将部分现金炒股被套之后,孙华东又寄钱给他,让他买了电脑、手机等贵重物品……

孙超在江南大学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我没什么好抱怨的,这些年里,我虽然生活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父母对我却几乎倾其所有,别人有的我有,别人没有的我也有。我感谢他们,也会永远对他们好……”

孙超的小姨妈——时任靖宇中学校长助理的李碧野说:“我父母结婚15年后才生下姐姐李爱野,娇宠得不得了,父母怕吓着她,连炒菜都不敢爆锅儿。后来,姐姐、姐夫从医院抱回了孙超,这是李家第一个孙子辈儿的孩子,理所当然成了全家的掌上明珠。现在父亲去世了,母亲已近80岁高龄,老人家还不知道孙超不是她的亲外孙。我们用话试过她,说通化市发生了抱串孩子的事儿,她说‘若是咱家的咱可不给’。现在,我们每天专门派人在她身边接电话,惟恐露了馅儿,老人受不住。姐夫的几个上了年纪的姐姐看到电视播出‘串子’新闻后,也从集安赶来了,她们哭着说,不管咋样也得把孙家的骨肉找回来……全家人对孙超都倾注了心血和感情;特别在经济上,赵家拿出十分之一来,赵达都花不了,可我姐姐、姐夫是拿出十分之九来供孙超才刚够维持。令人欣慰的是,孙超这孩子也很懂事,平时从不乱花钱,10岁时跟着我去云南,为了省下钱来给他妈妈买条几十元的裙子,一路上他竟连只雪糕都不要着吃……”

孙超考上大学后,孙华东暗暗长出了一口气,他觉得肩头的重担终于卸下一大半了,自己可以适当地轻松一下了;所以他买来渔竿,不时去江边垂钓。他把孙超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摆在案头——儿子是他快乐并充实的资本,同时这也可以提醒他“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作为父亲,孙华东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只是提到两件事,这位刚强的汉子却在记者面前,哽咽着说不下去了。他说他一向对孙超都很严厉——他每一次跟儿子说话,都不准他坐着,而且他说话时,一般不许儿子顶嘴;另一件事就是儿子考上大学后,他没有亲自去江南送他,孩子到了学校后打回电话说:全校那么多新生,只有他自己是孤零零一个人到校的……他说早知道孩子不是自己亲生的,他不会对他那么“苛刻”。

2002年清明节,集安郊外的一座墓地里,孙华东孤单地长跪于父母的坟前暗然泣下,进而撕心裂肺地痛哭失声。这是公共墓地,每年清明节都有孝子贤孙来此哭坟,可如此痛断肝肠的男人的哭是不多见的。他捶胸顿足地诉说着:“……孙家祖先啊,你们原谅我的不孝吧,孙家的后人在我这里给弄丢了,现在我成了无后之人,无后之人啊……”

“找孩子,让我和华东更多地体会到什么是世态炎凉与人情冷暖。”李爱野眼睛湿润地对记者说。

    21年前,李爱野在通化市人民医院生下的她与孙华东的儿子究竟“串”到了谁家?他们茫茫然问苍天、问大地,然而天地却混沌无声、冷漠无语。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