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摩登(九)
(2009-10-23 19:44:25)
标签:
杂谈 |
2004年,张曼玉凭借电影《清洁》在第57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上摘得“影后”桂冠。翌日,她身穿黑色吊带蕾丝礼服、佩戴一只超大葫芦形吊坠耳环的照片就出现在全球媒体的重要版面上。那只摇曳在她右耳、以白金镶嵌钻石的耳环,正是香港设计师陈瑞麟为自己新创建的珠宝品牌Qeelin推出的第一个设计——好似平地一声雷,Qeelin的大名就此家喻户晓。
在这之后的不久,从巴黎到香港,从伦敦到北京,Qeelin的招牌与产品,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大时尚都会,每一处,都是最好的地段最好的位置。
2006年,陈瑞麟又为Qeelin推出Bobo系列,一只由钻石或彩色宝石镶嵌的熊猫,憨态可掬,令Marc Jacobs、Celine Dion和滨崎步都拜倒在其可爱魅力之下。滨崎步更是一次购买了数只不同色彩的Bobo,配合长短不同的项链,在派对和外出时混搭佩戴,成为当年街拍时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全世界做珠宝的奢侈品牌,用十只手指就可以数过来。很显然,今天的Qeelin,已经站在这十只手指之内。
“我最高兴的事,莫过于创建5年的Qeelin,已经可以获得这么多人的肯定,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事。”陈瑞麟举了今年正在全球热烈庆祝150岁生日的Bulgari的例子,“它最早只是个小店,后来开始卖银器,又做珠宝,又从希腊搬去意大利,这样已经过掉100多年了。当然,这与时代有关。Bulgari创建的时代,一封信从地球那边寄到这边,需要3个月的时间,今天,我在巴黎做发布会,你在北京立刻都可以看到图片。”
信息时代,最多的便是“一夜成名天下知”。但,在这最恢宏的“一夜”到来之前,又有多少个默默耕耘的寒夜呢?
Qeelin诞生5年,但在此之前,陈瑞麟已经走过了7年的筹备时间。
1997年,香港回归,成长于香港、又在海外生活多年的陈瑞麟,第一次踏上中国大陆的土地,想要好好看一下这一片与他血脉相连的故土。他去了敦煌。“我在敦煌,看到了中国历史里最光亮的时期。那些壁画上的衣服,佛像上的珠宝,都是太有趣的东西。”在此之前,他只看过明朝的家具,清代的瓷器,而敦煌的美丽,显然超出了他的意料,“这就好像在自家的后花园发现了一个宝库。”
宝库里的东西该怎么用?陈瑞麟的选择是,做一个有趣的珠宝品牌。
有趣,几乎是Qeelin的灵魂。
”Qeelin最独特的地方就是能配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以前的珠宝都是设计給皇室和贵族的,只有在很重要的场合才佩戴。但现在,珠宝变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要怎样才能享受到戴珠宝的乐趣?”
陈瑞麟让我看Qeelin的Bobo系列:“熊猫是中国的代表,但我没有刻意把竹子、竹叶之类的加上去,而是用了Teddy Bear的手法去表现它,我想,这也说明了Qeelin的文化。”
这只熊猫甚至是个时装爱好者。它有一只丝绒包裹的衣橱,里面装有5件用钻石和彩色宝石镶嵌的“背心”,熊猫和“背心”上都嵌有磁铁。用一支特制的金属棒轻轻一撬,就可以在半分钟内完成换装过程。
Qeelin在欧美获得成功,陈瑞麟说,这是东方人的骄傲,但对于“推动中国文化”这样的大话题,他却不敢轻易揽上身:“我虽然是中国人,但在香港长大,又在国外生活,透过我的眼睛去看到的东西,也许并不是一个百分百的中国形象。我只是把我熟悉的东西,找到一个有趣的角度,去让更多的人欣赏它。我没有用一个框框去限制自己,可能就是这个原因,赋予了我很弹性的设计方法。”
有趣的Qeelin,向世界传达了许多关于中国文化的有趣信息。比如,葫芦是能带来幸运和财富的吉祥物;天圆地方是古中国的地理哲学。
从1997年到2004年,陈瑞麟做了超过1000件不同的珠宝设计。他把所有的设计都带在身边,每次到欧洲出差,都找机会向当地做传媒和奢侈品的朋友咨询意见:“我要让他们告诉我,这究竟是我一个人的梦想呢,还是可以成为一个品牌?”
答案显然是后者。7年的探求,陈瑞麟不但越来越明晰地看到了他心中的品牌之路,也为品牌架设起最优质的网络。“我很幸运,花了7年时间,我可以在欧洲找到最好的工匠、最好的设计师、最好的摄影师、最好的广告公司。要做一个最好的品牌,首先必须有最好的网络。”
在上千件设计中,陈瑞麟以“葫芦”作为开门第一炮,5年以后的今天,葫芦仍然是Qeelin店内最畅销的款式。“Qeelin的东西就该是这样,是timeless的。”
稍后推出的Bobo、天地、玲珑和亲亲系列,其实也早都在7年的筹备期内规划完整,晚一步面世,是出于一个品牌经营者的商业智慧。
“做一个品牌,最重要的是有些设计在大家心中能一直记住,否则就成了‘店’,而不是‘品牌’。”陈瑞麟说,“中港台三地都有这样的珠宝公司,它们店比我多10倍,历史比我长10倍,货品也比我多10倍,但要找一个代表性的作品,你一件也挑不出来。”
Qeelin不动声色,稳扎稳打,许久才有一个新动作,但每次推出,都能即刻成为时尚圈的新话题。
另一方面,陈瑞麟也承认,这样按部就班的安排背后,有来自实际操作的限制:“我们的工厂很小,工匠也不多,但每一件珠宝,都需要复杂的手工技巧。比如Bobo。一个Bobo身上有500多颗钻石,并且,这500多颗钻石又分为13种尺寸。工匠在镶嵌时,要对颜色,还要对大小,不可能一下子做出很多来。有些大品牌现在可以两三个月就推出一个新系列,但Qeelin暂时还做不到。”
Qeelin能够做到的是,让巴黎时尚圈像热爱“大品牌”一样热爱Qeelin。
在戛纳影展亮相之后,陈瑞麟的第一个愿望是在巴黎开设Qeelin专卖店。“说到luxury,你第一个会想到的地方是哪里?我猜,十个人里有九个都会说是巴黎。”
在奢华之都巴黎,要找一个配得上一线品牌的店址,实在很难。所有的一流地段,都被资金雄厚、历史悠久的大品牌早早占领,有些店面的合约,简直长得地老天荒,完全不是有钱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陈瑞麟只好退而求其次,先将珠宝在Colette、丽兹酒店、克利翁酒店等潮人必至之地寄售,再慢慢想办法,访求一个合适的专卖店铺面。
他花了两年时间,在心仪的地段逐间敲门,告诉对方,如果准备结束租约,一定要在第一时间通知他。终于功夫不负苦心人:皇宫花园内的一间化妆品店迁出,Qeelin如愿以偿地进驻了巴黎最好的品牌中心。
但这却不是Qeelin在全球的第一间专卖店。“我们第一间店开在了香港的IFC,这其实是有一个尴尬的原因。当时,我们在巴黎已经有3个销售点在卖Qeelin的珠宝,但在香港仿得更多。我看到香港许多珠宝店在卖‘葫芦’,还告诉客人这就是真的,我觉得这样对客人很不公平。”
陈瑞麟于是决定,尽快在香港开店。作为当时最新最热门的购物中心,IFC首先向Qeelin敞开了怀抱。“他们愿意让我们这样一个新品牌进去,也是因为看到了我们在巴黎的表现。我们在IFC的店,隔壁是Tiffany和Lalique,对面是Chopard和Bulgari,很明显,这是一个预留給国际顶级品牌的位置。”
这之后,Qeelin的开店之路越走越顺。在老佛爷百货,Qeelin的第二间巴黎专卖店被簇拥在10家顶级珠宝品牌之中;台北的晶华酒店,首层只设有8个顶级品牌位置,也特意写信来給Qeelin,邀请他们加入。迄今为止,Qeelin已经在全球开设了8家专卖店和超过30个销售点。
陈瑞麟亦随时掌握着每个区域的市场反馈:“‘天地’在巴黎特别受欢迎,Bobo和亲亲比较国际化,葫芦就是华人喜欢多一点。”
我问他:下一步可会借鉴中国古代的珠宝设计,在作品中加入更多的中国元素?
他反问我:“借鉴?看着古代的东西,去设计现代的东西?那很难成功吧?”
陈瑞麟说起他在景德镇的一段故事。一位老师傅,拿着自己新烧制的花瓶,自夸道:“我做出来的花瓶,和清朝康熙年间的没有两样,一般人根本看不出来。” “我当着他的面不会好说,但心里在想:那又意味着什么呢?我要买的话,一定是买那个康熙年间的,而不会是买你模仿的啊!”陈瑞麟感叹道,“中国文化里有许多精彩的东西,要看我们现代的人,用一个什么方法,去把它重新表达出来。如果只是重做,就不会有生命力,因为那时已经是最好的,你要怎么做才能更好?”
该怎样重新表达?Qeelin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
“设计师首先要做自己。我能做到的,不代表别人可以做,但也不代表别人做的就不好。毕加索很棒,但梵高和莫奈同样是大师。”陈瑞麟笑笑,又说,“怎样做到最好?我没有一个定规的答案可以給你,但我可以告诉你的是:模仿,永远不可以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