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上网搜索“外经贸大学留学生脱裤事件”的后续新闻,想看看那位可怜的挪威学生到底得到了什么样的处理,但找了一圈,似乎还没有哪家媒体正式刊登“留学生被开除”或者“留学生幸免于难”之类的新闻,只有一条“千名网友支持开除该生”的新闻显示,仍然有媒体在关注和跟进这件事。
获得“千名网友支持”和投票的网站是中华网,该网站于6月7日早9点转载报道了该新闻之后,又在新闻下方设立了投票窗口,“脱裤子的留学生该不该被开除?”,3个选项摘列如下:
1、应该。他根本就不尊敬我们中国,我们也不欢迎这样的人。让崇洋媚外见鬼去吧!
2、不应该。实际这种脱裤子发泄的表达方式在国外很常见,中国作为大国,应该包容,宽容。
3、不好说。但是起码他应该受到一定程度的处罚。
截至6月10日晚9点30分,有1212名网友投票认为应该开除该生,选择不应该和不好说的网友则分别有148和286人。
仔细阅读3个选项,你会发现网站编辑在文字的处理和罗列上其实很动了一番脑筋:在“应该”的理由中,运用了“不尊敬中国”和“崇洋媚外”两条大罪,这几乎是挑起“民族感情”大旗的必杀技,在动荡的年代,仅仅这两个词,就可以掀起一场战争,尤其在“崇洋媚外”之后加上“见鬼去吧”,这等洒脱、爽快、出尽胸中恶气的句式,让人想不选择都难。而“不应该”和“不好说”的理由,相形之下,几乎成了陪衬:“在国外很常见”?可这是在中国啊!“应该包容”?难道就这样不了了之,如同某位网友留言“家里人怎么搞都行”?这岂非太不公平?!
所以,对于1212比148比286的结果,我一点都不奇怪:舆论导向的力量就是这样强大。
其实,如果将选择换成如下3条,结果应该会有些不一样吧?
1、不应该。这本来就是为了促进校内学生友谊而举办的体育比赛,没有必要上升到“伤害民族感情”的高度。对于该留学生的不文明行为,可以做出相应程度的处罚,但开除学籍就太过严重了。
2、应该。该留学生的行为是蓄谋已久的,他对中国女生的不尊重和中国学生的蔑视从入校第一天起就已经昭然若揭。该留学生到中国来,根本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在大庭广众下侮辱中国人民。
3、不好说。我没有在场,没看到事件的起因,凡事都可能出现“罗生门”,局外人不好评说。
如此一来,你会怎么选?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在大学里上“新闻学导论”时,教授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做新闻,要学会用事实说话。‘用事实’这一点大家都理解,关键是‘说话’,说什么话?说哪家的话?什么话可以说什么话不可以说?这才是做新闻的学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