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前,刘总问我:“宗盈,你来时尚也有一段时间了,你觉得自己对这里的文化适应得如何?”我当时是这样回答的:“其实对于我来说,几乎不存在文化适应的问题,因为我的性格和价值观中有很大一部分根本就是由时尚塑造出来。”
我知道,这话听起来有大拍马屁的嫌疑,可是,各位,我能够拍着胸膛、毫不心虚地表示,这绝对是我百分之一百的真心话。且容我慢慢道来。
我14岁的时候,拥有了生命中第一本《时尚》杂志。那时我上初二,那时《时尚》还卖15元,那时《时尚》还附赠一本《佳人》(实在记不清了,好像是这个名字),许多年以后,在我研究《时尚》历史的时候,我才知道,那是《时尚》尝试与《玛莉嘉儿》合作的时期。在一堆灰色、绿色、严肃正经色的报刊杂志中,这本颜色鲜艳、封面漂亮的杂志轻松地成为了亮点。尽管我当时一个月的零花钱只有20元,我还是冒着整个月都不能再买零食的风险买下了这本厚厚的杂志。我知道,如果父母看到我把钱花在这么一本“不务正业、不教孩子学好”的杂志上,一定会大大缩减我的零花钱,所以,我把杂志塞在外衣里面,用腰带扎住,再用大衣掩盖,偷偷运回了家。
然后,就是一遍又一遍地翻看、阅读、学习,那上面的每一个话题都满足了一个14岁女孩儿开始萌动的爱美与虚荣之心。我多么希望自己能够穿得像这些出现在杂志上的漂亮女孩儿一样,但是,在那个年龄和那个年代,这都只能是我的梦。就连每月拥有一次梦想的愿望,我也不能常常实现,更多的时候,我只能站在报摊前对着最新出版的《时尚》杂志以无限向往和爱恋的目光望洋兴叹。
上高中以后,我的零花钱终于涨到了100元每月,在对每日的午餐精打细算之后,我逐渐拥有了每月购买《时尚》的能力。也是在这一段时间里,《时尚》的售价涨到了20元,在很多时候,我不得不强烈抑制住对于烤羊肉串儿和麻辣锅巴的热爱,省下钱买一本《时尚》。家里的杂志渐渐多起来,我的父母终于发现了零花钱的去处,他们说:“买这个干嘛?那上面哪件东西你能买得起?一点儿实际意义都没有!”可我就是坚定地抱住杂志,因为我相信,终有一天,我能够经历杂志里描述的一切美好生活。(这里还有一段小插曲,高三我交了男朋友以后,第一件事便是“勒索”他每月准时为我买一本《时尚》。)
上大学以后,因为要在外地生活,我终于拥有了足够的生活费,不但可以每月买《时尚》,还能够每月买下所有我想要的杂志。大学4年里,我积攒了无数的《时尚》、《瑞丽》、《ELLE》,但我还是最爱看《时尚》,因为《时尚》教给我的不仅仅是一件衣服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它还教给我如何去处理与朋友的关系、与爱人的关系、与职场的关系以及与生活的关系,它教给了我一种人生的态度。
2001,BAZAAR创刊了,我一下子就被这本充满大女人魅力的杂志吸引了,连续两年的不间断阅读使我“想去时尚工作”的愿望越来越强烈。2003年,学校安排实习,我将生平第一份简历投给了《时尚》。
回应并不尽如人意,我打电话给刘蓉,又打电话给操婧,得到的回复都是:“《时尚》从来不招实习生。”整整一个星期,我都处在极度的失落中,仿佛从14岁到22岁、用8年时间吹起来的一个彩色泡泡破碎了。终于,事情发生了转机。我至今都还清楚地记得,那个晚上,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不能入睡,终于爬起来,对着电脑开始许愿:“只要我今天晚上写一封诚恳的信发给刘蓉,明天,明天我就一定能梦想成真!”
我在那封信中写道:“我一直希望能够加入时尚这个大家庭。我从小就阅读《时尚》,对这本杂志中的每一位编辑都如数家珍(此处略去若干著名编辑的姓名),我渴望能够成为他们的同事,成为为这本杂志贡献力量的一员。”我在半夜1:30分发出了这封email。
第二天早上,大概是9点多,我还没有起床,手机就响了起来。居然是苏芒!我一个翻身便坐了起来,激动得不能自已。苏芒说:“今天刘蓉给我看了你的信,挺诚恳的。我们都很感动,你来我们这里试试吧!”我竭尽全力,才能用正常的声音说出一声:“谢谢!”
就这样,我成为了时尚集团第一名实习生,毕业以后,又成为了BAZAAR的一名正式编辑,我真地得偿所愿,成为了为这本我最心爱的杂志贡献力量的一员。两年来,我用自己的时间、精力和不断地学习、努力,看着自己和BAZAAR一起成长、成熟,它的每一步都令我骄傲,因为这其中有我的梦想!
在时尚,我感谢刘总、感谢苏芒、感谢我的每一位同事,感谢他们慷慨无私地与我分享每一点经验,感谢他们给予我尝试的机会,感谢他们在我面临压力和困难时给予我帮助和指导。
初到BAZAAR实习时,我只是一名学生,除了书本上的知识以外,我几乎是一张白纸,每天做得最多的工作就是帮大家贴寄杂志用的信封。即使是这样,我依然做得很用心,因为在我看来,能够坐在时尚的办公室里,能够听到大家对于杂志发展的讨论,就已经是难得的宝贵经验了。后来,是苏芒对我说:“你绝不希望自己只成为一个贴信封的人吧?你要为自己订好目标,要学会学习,要成为一个好编辑,只有这样,你才能留在时尚。”
苏芒为我指出了奋斗的目标,剩下的路,需要我自己的努力。我开始为时装编辑翻译英文信息开始,然后又自己负责写作编辑一个类似于“每月大事指南”的小栏目,虽然所做的工作都很小,很无足轻重,但却为我打开了眼界。我开始搜集各类时尚信息,无论它们对于我手边的工作是否有用,那时的我就像学生时代看杂志一样,虽然不一定能够马上就用,但终有一日,它们会成为我的力量。几个月以后,我写出了《时尚之王》,它的标题被登在2003年9月号的封面上,我的梦想终于成真。
在那以后,我为BAZAAR写了许多文章,其中的很多篇也获得过登上封面的荣誉和“好稿奖”的奖励,每一次,我的兴奋、快乐和自豪都一如最初,我的每一步努力和每一次收获,在别人看来,可能是漫长职场路上的一个小小脚印,但在我,却是对梦想和理想的一次次实现与迈进。
我追求的,是自己对于自己的问心无愧。
十几岁的我,抱着一本几乎买不起的杂志,看着里面绝对买不起的东西,暗下决心:总有一天,它们会成为我的!
22岁的我,坐在BAZAAR的办公室里,贴着上百个信封,但心里却清清楚楚地对自己说:“总有一天,我要成为优秀的编辑,让这上百个信封里都装着我作出的文章。”
25岁的我,如果说要看到整个人生的归属,只能是一场笑话,但在过去的几年和未来的几年里,有一件事却是明白无误的:我的性格,我价值观,已经被时尚打上了深刻的烙印:Made in Tr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