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笔者在河南省邓州市一座宋代寺庙里,发现了一通老宋体字碑,对研究我国宋体字的产生发展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老宋体字碑在距邓州市城东16公里腰店乡焦林村 最近,笔者在河南省邓州市一座宋代寺庙里,发现了一通老宋体字碑,对研究我国宋体字的产生发展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老宋体字碑在距邓州市城东16公里腰店乡焦林村的宋代惠润庙里。惠润庙又叫白龙庙、白龙寺,是宋徽宗所赐庙号,传说是祈雨很灵验的神庙,内有一通宋碑。碑下半部已失,上半部镶嵌在碑坐上。可见的碑文大意是: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自春以来,两月不雨,麦旱,戴知县斋戒四月,七日祈雨,当时雨降的很大,戴知县便向皇帝请状,给白龙庙赐名额或封庙号,宋徽宗赐庙额为"惠润庙"。左面有右丞相王、左丞相张字样,由于下半部碑已失,两丞相与碑何关系不得而知。笔者推断,此碑文可能由当时的王、张丞相共同书写而成,或者一丞相撰文,另一个丞相书丹。右上角碑文“尚书省---邓州穰县---惠润庙”由老宋体字书写,方扁匀称,横细直粗,拐角有装饰性,具有很明显老宋体字的特点,当是宰相手书莫属。宋体字是明代中叶形成的印刷体书法,最早见于宋代碑刻。这方断碑上的文字,正是宋体字的雏形,是宋体字的始祖碑,是研究宋体字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查宋史资料,宋徽宗时期的张、王丞相有张帮昌、王黼。有可能是左丞相张帮昌撰文,右丞相王黼书丹,这些老宋体字当是王黼所写。该碑的发现,也推翻了老宋体字始于南宋秦桧的神話。民国三十四年,邑人刘裕民回乡,目睹碑石败坏、字迹漫灭、古珍丧失,便出资建亭护碑,当时的县长刘万斯为碑亭题字云:"古道斜阳观碧落,容总细雨抚黄庭"。 此碑无论是从内容、书法,还是从题写者的身份地位,都是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宝,尤其对研究宋体字的产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河南邓州发现老宋体字碑,打脸秦桧发明宋体字的神話]()
老宋体字碑在距邓州市城东16公里腰店乡焦林村的宋代惠润庙里。惠润庙又叫白龙庙、白龙寺,是宋徽宗所赐庙号,传说是祈雨很灵验的神庙,内有一通宋碑。碑下半部已失,上半部镶嵌在碑坐上。可见的碑文大意是: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自春以来,两月不雨,麦旱,戴知县斋戒四月,七日祈雨,当时雨降的很大,戴知县便向皇帝请状,给白龙庙赐名额或封庙号,宋徽宗赐庙额为"惠润庙"。左面有右丞相王、左丞相张字样,由于下半部碑已失,两丞相与碑何关系不得而知。笔者推断,此碑文可能由当时的王、张丞相共同书写而成,或者一丞相撰文,另一个丞相书丹。右上角碑文“尚书省---邓州穰县---惠润庙”由老宋体字书写,方扁匀称,横细直粗,拐角有装饰性,具有很明显老宋体字的特点,当是宰相手书莫属。宋体字是明代中叶形成的印刷体书法,最早见于宋代碑刻。这方断碑上的文字,正是宋体字的雏形,是宋体字的始祖碑,是研究宋体字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查宋史资料,宋徽宗时期的张、王丞相有张帮昌、王黼。有可能是左丞相张帮昌撰文,右丞相王黼书丹,这些老宋体字当是王黼所写。该碑的发现,也推翻了老宋体字始于南宋秦桧的神話。民国三十四年,邑人刘裕民回乡,目睹碑石败坏、字迹漫灭、古珍丧失,便出资建亭护碑,当时的县长刘万斯为碑亭题字云:"古道斜阳观碧落,容总细雨抚黄庭"。 此碑无论是从内容、书法,还是从题写者的身份地位,都是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宝,尤其对研究宋体字的产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肖华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