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宝贝如意 |
经常有文章建议家长抓住孩子的敏感期,或者建议家长在孩子的某个年龄段学某项技能。例如:五岁学钢琴。
可是,对于中国孩子什么开始时候认字,并达到能够独立阅读的水平,却建议不多,而且有些观点还是完全照搬国外的理论。
中国的汉字是和其他国家的文字相比,最特殊,也最难学。
那么美国人的3年级小学生能够独立阅读的标准试不试用中国呢?我有个疑问,可是没有专家能够回答我的疑问。
还是说那个认字很多的小男孩,他的识字量是如意的好几倍,能够比较流利的阅读《神奇校车》。
我们大人多么希望有个孩子在如意面前独立读书给她听,让她也开始有大量识字的动力。
可是这个小男孩子,虽然认字,却不喜欢读书。就连这本让女儿爱不释手的《神奇校车》也不喜欢。
看来,家长教孩子识字的目的就是为了上学的时候比别的孩子认字快些。可是,却忽视了孩子听故事、爸爸妈妈给讲书,他看图的乐趣。
我还是不死心,还是希望女儿也尽快认识很多字,自己读书。
但是,昨天夜里,我睡不着觉,像出了一个歪理,一个支持孩子不认字的歪理。
现在我们家的读书状态是妈妈绘声绘色的读书,女儿沉浸在图画书的图画里,耳朵听着妈妈的画外音,不时地发现图画书中被我们大人忽视的细节。
试想,如果女儿也认字量达到了独立阅读的水平了,那么,他很可能自己看过图画书的文字,就翻过去一页,反而忽视了图画书的“图画细节”,那么,大师们给孩子煞费苦心画出的美妙的插图不就白费了么。
我是不敢引导孩子看插图的,因为我知道我的眼睛是“世俗的、近视的”,没有了发现的能力。在我的眼里,扑克牌的四张J的不同之处只在于花色的普通,女儿却可以发现他们手里拿着不同的兵器。
让孩子们继续保持它们的发现的眼睛吧,我来读书、我来绘声绘色的读“画外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