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如意妈妈 |
人已经死了,我真的应该对她宽容一些!
在此,我先对死者深表悼念!
可是,一个已经念到了女博士的母亲自杀了,我真的不能原谅她!
为人母、为人妻,更多的应该是责任。为人母、为人妻,让娇滴滴的女孩变成了坚强的女人,“自杀”不应该出现在母亲的字典里!
看了一眼sina上面对于此事件的评论,很多人因为“记者”报道了死者的所谓死亡原因(找工作不顺利,姑且认为这个原因是真的),认为女博士的死是国家的用人制度造成的。
我倒不这么认为。
大概我身边的博士太多了吧,博士对于我太普通了,甚至有的时候有些不以为然。
我认为女博士如果真的是因为“找工作屡次受挫”抑郁症而死,那么我认为,女博士的死是我们国家的“失败的应试教育”造成的。
我们国家的博士,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只会念书、只会考试,当他们发现工作不顺心、不如意的时候,不是从自身的为人处事能力(即社会能力、情商)找不足,而是选择逃避,继续一味地追求高学历,以为自己的高学历就能够做到高职位,就应该挣到高工资。
殊不知,我们这个社会很多职位并不是需要学历、智商来完成的,更多的是需要“情商”,所以,学历越高,选择职位的范围越窄。而不是他们想象的越宽!
我身边就有因为自己的学历高,看到我们这些人轻松的工作挣到的薪水比他高,而愤愤不平,抑郁的。我们都没有什么背景,都是差不多的年纪,但是因为性格、对社会接触的程度不同,造成了职业、职位和薪水的差异,我觉得这道算是公平了,因为智商只能决定当初在学校的分数,进入社会只有智商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我国的应试教育,让这些智商高的人从小生活在别人的赞扬声中,让这些会学习、会考试的人以为自己的聪明才智将会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可是一旦走向社会,发现自己的聪明才智不能够被人认可了,就失落了,不适应了!而且自己除了会学习、会考试,别的都不会,别人会的自己也不屑于会,因为这些人当年在学校的时候可都是自己的手下败将呀。
高中,我的老公在班级里的名次遥遥领先于我,但是,今天我们不相上下,老公早已看透了自己头顶上的博士光环,生活中,博士学位是远远不够的。
可是我们的周围,却有很多博士、硕士看不清自己,抱着自己曾经的辉煌(学习好)紧紧不放。这不能怪他们,要怪就怪我们国家的教育制度,要怪就怪我们的家长,想当初我在家里可是没人看得上的孩子,学习没有姐姐好,我姐姐也是博士。我的家人在外人面前得到的羡慕都来自于我的姐姐,学习好,高学历!
我们的老师、我们家长的眼里只有学习好的孩子,而且在他们的眼里,学习好的孩子的缺点都是能够容忍的。一纸高分,使他们成了“人上人”。
应试教育让老师和家长只注重“分数”而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忽视了成为一个健康的人所需要的其他方面的教育。
这样的悲剧不是偶然的!
再说到女博士的自杀,不论什么原因,都说明她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对家庭、对子女、对国家。是不是可以说她的内心极度自私呢?
“人生的三大不幸是少年丧母,中年丧妻,晚年丧子!”女博士一个人就让她的家人将这人生三大不幸都饱尝了,我真的不能原谅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