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京剧舞台摄影:《贵妃醉酒》](//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贵妃醉酒》 刘琪 饰 杨玉环
《贵妃醉酒》,是梅兰芳大师的代表作,是当今京剧舞台经常上演的“梅派”经典剧目之一。剧情为唐玄宗传旨设宴百花亭,邀贵妃杨玉环前来赏花饮酒。玉环赴百花亭候驾多时,闻报玄宗临时驾幸“梅妃宫”,顿觉万种幽怀无处排遣,遂饮酒独酌,不觉沉醉。
拍舞台剧照,要根据剧情进展,把握不同场次角色的情绪变化,用相机快门定格最佳的瞬间。此外还有一些问题在拍摄时要格外注意,比如:《贵妃醉酒》的中杨玉环戴凤冠,凤冠两侧有很多珠串流苏,这些装饰物很容易在演员的面颊两侧形成条状阴影,直接影响剧照中人物的外在美。京剧里戴凤冠的角色还有很多,如:《大登殿》中的王宝钏、《龙凤呈祥》中的孙尚香、《上天台》中的郭妃……,拍摄时都需要注意凤冠阴影问题。阴影通过后期处理,理论上是可以消除的,但前期拍摄的时候就解决掉这个问题才是最好的。
舞台上的灯光并不是均匀的,如果给舞台打上围棋盘那样的方格,那么每个方格里光的强弱、主光源等等都有所不同,有些位置间甚至差别很大。这张剧照是在北京一家小剧场拍摄的,舞台并不大。我发现舞台靠近上下场门不远的地方各有一个很好的光源,当演员接近这两个光源照射到的地方,光线效果非常理想,于是我想到了解决凤冠阴影的办法。当演员出现在其中一个光源照射的位置上,而光源照射呈最佳效果时,以此光源做主光(大致相当于影棚里的前侧光),拍到她仰头的相儿,这样灯光把面部整个儿照亮,自然消除了阴影,而《贵妃醉酒》里确实有我想要拍的这种造型:
剧中杨玉环下桥后,听到力士启奏有大雁经过,走“圆场”后演员正好处在我所希望的位置上,这里有一段在京胡曲牌伴奏下打扇子、抬头观雁的表演。这时候我完成了面部测光与锁定焦点的工作,半按快门等待拍摄时机。当曲牌结束,京胡尾音儿一落,演员正好亮出了剧照中的这个相儿,于是我释放快门定格了这一瞬间。剧照中的人物主体被照亮了,面部没有凤冠上珠串的阴影,兴奋与期待的眼神和表情也符合这段戏的表演基调。我前文提到的那束前测光源,不仅起到了消除阴影的作用,而且使人物的身体部分有了明暗的对比,增强了立体感。
拍摄参数:光圈F3.5,速度:1/400秒,焦距:129,感光度(ISO):200,补偿曝光:-0.3,测光方式:点测光。
注:本文发表在《中国京剧》杂志
2013年第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