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多年来与中美两地学校中孩子们的接触,我感到两地的孩子们有着一个十分明显的差异:那就是通过观察中国学生们的衣着打扮,言谈举止,可以很容易看出来他或她是来自富贵权势家庭,还是来自城里的一般市民家庭,或是来自乡下的贫困家庭。而在美国学生们的身上,要看出其家庭背景则十分困难,因为他们吃的东西,穿的衣服,都差不多,从言谈举止上更是很难看出什么区别来。
记得我在加州读书时,有两个十分要好的美国朋友,大家几乎天天在一起,同学一年多了,我仍然完全看不出他们的家庭背景,后来还是在几次无意的偶然机会中才逐渐了解到,我原先猜想哪个花钱大方一点的同学家里可能会比较有钱,事实上他来自单亲家庭,爸爸早已不知去向,妈妈做一份小职员的工作(他所以花钱上比较大方是因为他有一份收入不错的半工),而另一个为付房租到处去打工的同学,他的父亲竟是一位官阶很高的将军,还在美军的日本基地里作过司令呢。(我那天去他家时,那个胖老头正气的要死,原来他退休后在当地学校里找了份职员的工作,不料政府缩减开支预算,校长以他工作效率太慢的理由首先炒了他的鱿鱼。)
从中使我想到了中美文化上的不同,中国社会数千年来都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于是拍马屁的,抬轿子的蜂拥而至,大人们能否把持的住先不去管它,孩子们小小年纪自然很难不由的自我得意起来,有了高人一等的心态,外在上便很自然的表现出来。而许多出身“低下”家庭的孩子们,也由于从小受到中国社会几千年来高低贵贱封建思想的影响,在内心深处不可避免的留下一些阴影,并很自然的表现在日常行为举止中。
有国人说,美国人不似中国人讲亲情,有人情味,譬如让孩子为赚两个小钱,一大早就爬起来去送报,着凉了怎么办!家里又不是缺钱,还让孩子去快餐店打工累个臭死,也不怕耽误了学业!孩子到了十八岁,好多孩子们就被轰出家门去独立讨生活,怎么那么狠心呢!可我看到的是世界上哪里有不爱儿女的父母呀!只是由于文化的不同,国情的不同,爱的观念与方式亦不同而已。
要知道美国孩子去送报,去打工,搬出去自己住,可不是父母强迫或是要求的,而是他们自己希望或是喜欢去做的事情,作父母的不会档,即便想档也档不住呀。
至于如何才是真正的爱孩子,我想绝不在于能给孩子多少物质上的东西,而是在于如何能够把孩子培养成为具有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和正直善良的品行才是最重要的,其中言传莫过身教,为孩子做出一个好的榜样至关重要。如果你不读书,却要孩子读书,你不努力,却要孩子努力,你不诚实对人,却要孩子对你诚实,你不孝顺父母,却要孩子孝顺你,天底下哪里有这样的道理!你有这个资格吗!
又记:对于孝顺之说,我一向认为不必盲目。若父或母是淡漠和虐待他们的父母,再或是他们害国害民,不孝也罢了。
加载中,请稍候......